李光弼自然知曉河北守軍不是叛軍的對手。

“諸位不必擔心,我自有辦法對付叛軍。”他對劉凌等人說道,“但還請諸位務必要安撫好百姓。”

“將軍,朝廷還有後續的援軍嗎?”劉凌問道。

李光弼說道:“這是機密。”

眾人也不多問,客套了幾句之後,便自行離去。

出了軍營之後,劉凌對左右人說道:“那史思明有數萬精銳,眼下這位將軍帶的兵馬顯然不夠,結束戰爭遙遙無期矣!”

眾人神色沮喪,回到了高邑縣。

“明公,史思明讓我等再準備一些民夫,還要不要交?”

劉凌嘆了口氣,說道:“不交我們全部都得死,交了暫時能活著,回去徵調吧!”

“要不把民夫交給朝廷派來的這位將軍?”

“沒用的,這樣會害死所有人!”

劉凌等人回了高邑縣。

六月初五一大早,劉凌就接到了訊息,有一支叛軍精銳進入了高邑縣地界。

這下所有人都慌了起來。

“快!立刻準備!通知下去,十五歲到五十歲的男丁準備,每家只允許留一個男丁,快去!”

“是是!”

史思義的五千兵馬進入高邑地界。

有人查探到了叛軍的動作,立刻開始四處傳報,一時間,人心惶惶。

史思義也派人去打聽唐軍的情況。

得知唐軍的駐紮地之後,不做絲毫準備,便風風火火殺過去。

史思義本以為一天就可以結束戰爭,實際上,一天確實結束了戰爭。

只不過,戰敗的不是唐軍,而是他自己。

甚至高邑的百姓們剛剛害怕,氣氛還沒有完全烘托起來,就又接到訊息叛軍已經被擊敗。

史思明給史思義配置了兩千騎兵,三千步兵,按理說戰鬥力不俗。

為何在一日之內就被打敗了?

一是因為史思義輕敵,二就不得不談李光弼的戰術操作是巧妙了。

李光弼領的大部分都是步兵。

他的戰術是防禦性的方陣,他料定叛軍會以騎兵主動出擊切割兩翼,在佈下方陣的同時,又在中間防止了大量的弓箭手。

史思義的騎兵來回襲擾,反倒被唐軍弓箭手射中了不少,很快士氣便低落下去。

埋伏在十里之外樹林間的一小撮騎兵一支在等待時機,等叛軍士氣低迷之後,就快速加入戰場。

史思義就這樣敗了。

其實史思義敗得不算冤,畢竟他只有五千兵馬,而李光弼有一萬多人,兵力是佔優勢的。

六月初六傍晚的時候,史思義被抓到了李光弼的面前。

史思義硬氣地說道:“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李光弼卻面帶微笑地說道:“為何要殺你,我不但不殺你,我還要放了你。”

“你要放了我?”

“是的,我要放了你。”

“放我回史思明那裡?”

“那倒不至於,歸順朝廷。”李光弼親自為史思義鬆綁,“朝廷整頓了三十萬大軍前來平叛,你認為史思明是對手?”

史思義怔了怔,說道:“朝廷不會殺了我嗎?”

“殺你對朝廷有何好處?”李光弼語氣溫和,神色淡然,就像一個鄰家大叔一樣,“該死的是安祿山!”

見李光弼真的給自己鬆綁了,而且當著這麼多人的面這樣說,史思義也相信了他。

史思義說道:“你帶了多少兵馬?”

“一萬。”

“史思明有三萬精銳,哪怕是給了我五千,也還有兩萬五千精銳,而且騎兵居多,你若依然在這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