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路橋,老底子叫老垃圾橋,因為橋旁邊就是垃圾碼頭。從外觀看,鋼架結構的造型很象外灘的外白渡橋。

其實上海影視樂園中造的那座微縮的外白渡橋,與其說是外白渡橋,倒不如說更像浙江路橋。

上次喝早茶的時候,李唐只是跟程爾隨口提了一句“浙江路橋”。看來這傢伙真的來橋上蹲守過,大概認為這座橋真的很有上海特色,又或者他想拍名氣更大的外白渡橋,但因為那邊的車流量太大,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車流稀少的浙江路橋。

這天上午,劇組在浙江路橋擺開了陣勢。這年頭拍電影還是比較罕見的,尤其是一群年輕人在這邊鼓搗,圍觀的群眾很多。

好在當地街道聽說是一群北電的學生要拍一部關於上海的短片,相當配合,特地派出一隊城管協管員幫助維持秩序。

橋面已經清空,保證鏡頭裡不會出現圍觀的群眾,一切準備就緒。

“李樂,膠片還有多少?”程爾突然回頭問攝影師。

“還有兩本。”

“實拍吧。”

“實拍……呃,好!”

攝影師李樂很興奮。

一本柯達35膠片長度400尺,差不多122米左右,按照常規的24fps算,大概能拍攝四分鐘左右,而一本柯達35的售價是1500元。

膠片一部電影100分鐘,國產片的費效比大概在1:8——1:15,也就是說,要拍800分鐘——1500分鐘的素材,如此算來,光膠片的成本就高達30萬到50萬左右。

為什麼短片中設計胡天的職業是一個照相館的老闆,就是因為這是柯達的植入廣告,為此柯達贊助二十本35的膠片。

二十本,原則上能拍80分鐘,費效比只有可憐巴巴的1:2。每次拍攝除了精打細算,還要演員先排練,一切ok了,才正式實拍,李樂感覺自己都沒有用武之地了。

“實拍嗎?行,沒問題。”

化妝師正在往李唐的光頭上撲粉,今天的太陽很好,光線很足,撲點粉防止光頭上閃油光。

“各部門準備!”

“action!”

鏡頭裡出現拱形的橋面,隨著一陣腳步聲,一個光頭從橋面上露出來,然後是整張臉,再到上半身。只見他穿著一件黑色的短大衣,挎著一個綠色大包,神情緊張,步履匆忙,時不時回頭望一眼,生怕有人追上來。

當李唐完全踏上橋面的時候,確定後面沒有人追來,他突然笑了,發自內心的笑了,這是他拍的所有鏡頭中第一次笑。

有逃出生天的得意,更有自我安慰的無奈。

“cut!”

程爾喊停。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在他身上,等了大概半分鐘,程爾終於喊了聲:“過了!”

一群年輕的學生迫不及待地歡呼起來在,只有攝影師李樂一臉意猶未盡:“一條就過了?”

至此,《犯罪分子》所有戲份殺青!

忙了大半個月,親眼見證作品的誕生,大家都很興奮。

“李哥,演的太棒了!”

“李哥,謝謝!”

“李哥,以後常聯絡,到京城一定打電話!”

“李哥……”

殺青意味著分別,這些即將要踏出校門的年輕人一個個都特別感性和天真,很多人都真情流露。

唯有程爾一個人默默地站在路邊,他無疑就是這個團隊的核心,但性格使然,大傢伙都見怪不怪。

“李樂,等一下,我想再拍個鏡頭。”

他突然喊住了正在收拾器材的李樂。

“什麼鏡頭?”

李樂扛著機器跑過來,同時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