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爾還未來上班,一部《第三個人》足夠讓他吃好幾年的老本了。關鍵他還挺淡定,並不是說第一部長片成功了,就要趁熱打鐵怎麼樣怎麼樣的。相反,他拒絕了不少電影公司拍拋過來的橄欖枝。用他的話來說,他只想拍自己的電影,只是一時半會還沒啥靈感。

《紫蝴蝶》的籌備組在另一棟小樓的二樓,這裡李唐很熟悉,當年拍《上海紀事》時,試鏡、劇本圍讀都在這棟小樓的二樓。

上影廠對這次和樓燁的合作很重視。自從謝晉老爺子拍完《鴉片戰爭》正式宣告退休後,上影廠就面臨導演青黃不接的局面。所謂第五代導演彭曉蓮、張建亞等人,經過實踐證明都還差點。

其他的只剩下張一謀、陳大導以及憑藉賀歲片橫空出世的馮曉剛,但這些人基本上都已經“名花有主”。張一謀和新畫面深度繫結,陳大導是中影的人,馮曉剛不用說早已是華藝兄弟的招牌。

上影廠只能從第六代導演中挑挑揀揀。一開始他們看上的賈科長,也開展了一系列良好的合作,可惜賈科長第二部長片《站臺》在劇本初審階段就被電影局打了回來,通不過。合作只能流產,賈科長則繼續走他地下電影的路子。

然後上影廠又把目標瞄準到樓燁身上,同樣是一拍即合,但也好事多磨,樓燁第一次拿出來的那個《頤和園》的劇本,連送審都不用,廠裡內部審查就給pass掉了。涉及敏感事件,這可是一條不可觸碰的高壓紅線。

好在樓燁又拿出了《紫蝴蝶》的劇本,抗日題材,儘管模糊了派別,但總算還是正面的,有驚無險地透過了劇本初審。

三千多萬的投資,雖然裡面還有一部分是法國電視三臺的投資,但很明顯這次上影廠在樓燁身上是下了重注的。

“嘿,iss張,新年好!”

李唐剛上二樓迎面就撞上了樓燁的助理張榮。這姑娘比李唐小一歲,曾經考了兩年的北電導演系都沒考上,後來上了導演系的進修班。曾經作為導演助理跟樓燁拍了那部最終沒有完成的紀錄片《數字城市》。後來自己在京城混了幾年都沒有多大起色,這次被樓燁重新召喚到旗下。

“李哥,新年好!”

看看走廊上沒人,李唐從挎包裡掏出一個精美的藍色小盒子遞了過去。

“哇,蘭蔻誒!”

就算日子過得再糙的女孩子也抵擋不住香水的誘惑。

“我是借花獻佛,你懂的!”李唐衝她眨眨眼笑道。

這瓶香水是前女友備下的,價值不高,就幾百塊錢的小玩意兒,不至於唐突。求人幫忙總要表達一下感謝,就算不成也能結下一個善緣。

張榮瞭然,欣喜地把香水揣進兜裡,嘻嘻一笑道:“放心吧,簡歷我已經給導演了,導演暫時沒說什麼。”

“好,謝謝啊!哦,導演在吧?”

“在,奈安姐和馬姐都在。”

樓燁去年已經結婚了,妻子就是張榮嘴裡的這位馬姐。兩人歲數差不多,京城大院子弟,畢業於北廣,也就是現在的傳媒大學導演系,後來又留學去了德國柏林大學學習電影導演專業,回國後拍過幾部紀錄片。

樓燁之前的那個《頤和園》的本子,最初就是出自她的構想。也算是志同道合吧。

“燁哥,安姐,嫂子,新年好!”

李唐推開會議室的門,裡面開著暖空調,暖烘烘的。三個人圍著一張實木會議桌坐著,劇本翻開著,還有幾張零散的分鏡頭的素描,一看就是樓燁的手筆。

李唐一直挺佩服這些會畫畫的人,因為他們總是能把劇本上的文字活靈活現的用圖畫展現出來,讓人一看就能明白。而不是你腦子裡明明有想好的畫面,卻還要費半天的勁兒解釋給別人聽。

“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