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的評論,將後者描寫成“在眉毛上方也寫上了樂譜的歌手”。除了以上的種種闡釋之外,要了解揚眉毛這一動作的重要性,唯一的途徑就是追本溯源,向它的歷史根源要說法。
揚眉毛的動作是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會做的動作,這個動作的最初目的應該是增強眼力。抬高前額的面板並把眉毛揚起來,能對增強眼力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套用一句我們常用的成語,那就叫做“大開眼界”,是的,這個動作確實能讓視覺神經接收到更多的外部資訊。
對猴群來說,揚眉毛的動作是它們在緊急狀況下的應急反應,通常發生在與某些它們所懼怕的東西遭遇,急於儘快逃離的時候。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動作是在猴群想要逃離,卻被其他一些狀況所阻止時才會發生,這裡所說的其他狀況,可能會是一系列的事情,也許是又想進攻、又想逃走的矛盾心理,也許是極其強烈的想要留下來,以便對這樣一個那麼可怕的東西多看上幾眼的旺盛的好奇心,也許是其他某種讓它們想要留下來的強烈傾向,遏止了它們遇到危險時的逃跑天性。
猴子是在應該逃跑卻不想逃跑的情況下出現揚眉毛的動作的,這個情境同樣適用在人類的身上。人類在很多情況下的行為方式是和猴子基本相同的,一個臉上堆滿了抬頭紋的憂心忡忡的人,肯定是面臨某種困境,想要逃脫卻因種種考慮而無法逃脫的人;邊笑邊揚起眉毛的人其實也是遇到了某種狀況的,這個動作本身包含了故意搬弄是非的嫌疑,笑的人也許是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但遭到他們嘲笑的人卻一定是非常苦惱的,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很多的幽默故事首先會製造緊張氣氛,將我們帶到恐懼的邊緣,之所以它能讓我們發笑,是因為它最終沒有把我們推進恐懼的深淵;傲慢的人習慣於把眉毛高高揚起,那是因為他們渴望從周圍粗俗的環境中擺脫出去,對於這類人,美國的口語當中有一個專門詞語給出了最貼切的描繪——“高眉毛”,其具體含義是自炫博學的、不切實際的人。
當我們把揚眉毛的動作與眉毛低垂的動作相比較,問題就出現了。假定我們發現在自己眼前出現了某種緊張狀況,那麼我們既可能皺起眉毛,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眼睛,也可能會揚起眉毛,讓我們能對現場獲得更好的觀察。兩種方式都是有用的,但我們必須選擇其一。大腦必須做出判斷,哪種需求更最重要的需求,並通知臉部做出相應的動作。透過對猴子的觀察我們發現,當猴子面臨嚴重的、被進攻的危險時,它們的眉毛是皺起來的;當猴子們遇到可怕的事情時,它們的眉毛是揚起來的;當戰敗表示歸順時,它們的眉毛就又皺起來了。人類在面臨同樣狀況時的反應也大體相當。
當人類處於非常好鬥的情緒,可能會立刻招致對手的報復時,或是他們已經被打敗,擔心隨時受到攻擊時,他們的選擇是皺起眉毛保護眼睛,而不是揚起眉毛提升眼力;當人類具備較弱的攻擊性但同時又感到非常害怕時,或者是他們處在某種鬥爭當中,但不會馬上面臨遭受身體攻擊的危險時,他們捨棄了對眼睛的保護,選擇了揚起眉毛增強眼力,加強對周遭的觀察,以便能把周圍的情況看得更清楚。
第三章 眉毛(3)
眉毛的這兩種動作都有著各自的首要任務,但在事態較為溫和的情形下,它們可以被作為人類情緒的指示器,傳達人們的某種情緒。即使沒有遇上任何煩心事,根本就不曾感到憂慮,人們也可能會故意揚起眉毛,只是為了向某人證明,“瞧瞧我有多麼擔心你”。由於在通常情況下眉毛的這兩種動作都脫離了它們的首要任務,因此,要細緻區分它們出現時會代表怎樣的情緒和狀態是完全不可能的。
與眉心的縱向皺紋一樣,那些伴隨著揚眉毛的動作而出現的抬頭紋也會隨著人類的日漸蒼老而越來越深。我們在年復一年地扭曲面部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