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體分泌出來的,它們就隱藏在睫毛的根部後面,是用肉眼能夠看到的非常細微的小孔。伴隨著平時的眨眼動作,這些油脂能夠對角膜起到潤滑和清潔的作用,這個過程同時還得到了淚腺的協助,後者位於眼瞼上層的下面,能夠分泌出淚水,幫助完成對角膜的潤滑和清洗。淚水是經由兩個很小的排淚管流出來的,它們也是肉眼能夠觀察到的小孔,分佈在眼瞼的邊緣,比分泌油脂的腺體要稍大一些。排淚管是位於眼瞼靠近鼻子的一側,一個在上眼瞼、另一個在下眼瞼。當兩個排淚管連線起來,就成為一個完整的通道,可以把“用過的”眼淚匯入鼻腔,並把它們運出去。一旦眼睛受到外部刺激,或者是我們的情緒出現波動,讓淚腺短時間內產生了太多的淚水,不能夠被排淚管及時排出,此時我們就只好淚珠滾滾,過剩的淚水將沿著顴骨流下來。這是人類的眼睛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第二個獨特之處:我們是陸生生物當中唯一會經常因為情緒問題而哭泣的。

在兩個排淚管之間,在靠近鼻子一側的眼角處,有一個粉紅色的小塊。這是人類第三個眼瞼的殘餘部分,現在看來它已經徹底失去了功用。對於其他的很多物種,第三眼瞼依然是有些用處的,有些動物把它當作“風擋玻璃擦洗器”,透過它的眨動清潔眼睛;有些動物則擁有彩色的第三眼瞼,只在必要的時候才眨動起來,起到發某種訊號的作用;還有一些動物的第三眼瞼完全演化成了透明的,可以當作純天然的太陽眼鏡來使用。會潛水的鴨子更特別,它們的第三眼瞼不僅透明,而且厚實,這樣一來當它們在水下游泳時,可以把它們敏感的角膜覆蓋住,提供最完善的保護。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在我們的老祖宗們身上,多保留一點水生動物的習性,我們的第三眼瞼可能仍會繼續起作用,人類對水的親近感恐怕也會得到顯著的加強了。

我們的眼睫毛是用來保護眼睛的,它們也具備一個奇異的特徵,不會像頭髮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毛髮那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成白色。每隻眼睛大概有兩百根睫毛,分佈在上眼皮的比分佈在下眼皮的要稍多一些,每根睫毛的生長週期約為三到五個月,然後它就會脫落,並被新生的睫毛替換掉。睫毛的生長期限與眉毛的生長期限大體相當。

另外一種形式的對眼睛的保護髮生在東方人身上,亞洲人擁有眼角內部上眼瞼的內向皺襞,它的存在讓亞洲人的眼睛在外觀上有了不同與其他人種的、略微的傾斜。所有人種在胎兒時期其實都擁有這種內向皺襞,但到了成年階段,就只有東方人繼續保持著這種特徵了。現在仍然有少數西方嬰兒在降生時存留著這種特徵,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鼻樑越來越高,東方人的眼睛特徵也就隨之消失了。之所以亞洲人的眼睛會保留著上眼瞼的內向皺襞,看來是為了適應亞洲大陸的寒冷氣候。亞洲人大都屬於蒙古人種,後者起源於寒冷的蒙古大陸,他們的五官較為扁平,面部也較為寬闊,有較多脂肪,可以更好地對付寒冷的環境,上眼瞼內向皺襞的存在等於是在眼睛的上方又佈置了一個屏障,便於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更好地保護人體的這部分精密裝置。

毋庸置疑的是,東方人的眼睛佈局其實比西方人更有吸引力,可惜還是有很多亞洲婦女不這麼認為,如今在東方的很多整形醫院裡,到處都能看到眼睛上打著繃帶的年輕女子,她們把自己送到了醫生的手術刀下,希望把上眼瞼的內向皺襞去掉,這樣她們的相貌看起來就更接近西方人了。

兩性差異在眼睛方面也有所體現,女性的眼睛比男性的眼睛略微小了那麼一點點,而且白眼球所佔的比例也要稍大一些。在不同的人類文明當中,感情豐富的女性比之於感情豐富的男性,其淚腺總是要更發達一些,這究竟是因為社會文明要求男性不要(至少在表面上不要)過分情緒化,還是因為從生理方面兩性就存在著這樣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