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村離大河村很近。

一般來說,大河村有什麼稀奇事,程家村算是最早知道的那波人。

兩個村子以前都差不多窮,程家村甚至隱隱還高出一頭,但這一兩年來,漸漸被甩開一大截,程家村的眾人都快羨慕死大河村的村民了,本來程彎彎是他們程家村土生土長的人,結果嫁出去後,造福鄰村,他們只能眼巴巴看著。

“程昭二姑,我們來是想問問關於棉花的事。”

“是呀是呀,聽說去年大河村家家戶戶種棉花,五十文一斤賣出去,賺了不少錢呢。”

“不知程昭二姑那裡還有沒有棉花種子,我們家想買一些,能行嗎?”

“我家也想種個兩三畝,希望程昭二姑能勻一些棉種出來。”

程彎彎還以為大傢伙是為了什麼大事呢,結果是這事兒。

她頓了頓道:“有些話我先說清楚,去年棉花能賣上高價,是因為種的人少,今年湖州許多地方應該都會推廣棉花,家家戶戶都種,價格可能會低許多,你們考慮清楚了再決定。”

事實上,就算價格被壓低到五文錢一斤,也有的賺,只是賺的少了一些而已。

不過因為棉種數量有限,今年的棉花總產量也不會太多,秋天棉花收上來之後,價格可能在二十文左右浮動,也還能賺一筆。

聽到她這話,程家村眾人心中沒譜了,他們本來就是跟風想賺點錢,但價格太低的話,就覺得沒多大必要,還不如把空地留著種點糧食之類的。

一婦人試探性開口問道:“那程昭二姑今年還種棉花嗎,打算種多少?”

程彎彎家裡地多,種多少也瞞不住,索性坦然告知:“打算種兩百畝左右的樣子。”

“那敢情好,我家就種個兩畝吧。”那婦人瞬間就想通了,“大河村的人說,跟著程昭二姑的腳步走準沒錯,我賭一把。”

“程昭二姑種這麼多,肯定還有得賺,那我家也種一些吧。”

“對了,棉種咋賣,貴不貴?”

見大家都下定了決心,程彎彎這才道:“因為棉種不多,今年就由我家來育苗,大家直接來買苗就可以了,價格是一文錢十株苗。”

去年的棉種是從商城而來,而今年的棉種則是去年留種,這些種子能供的上湖州,勉強再能勻出去一些給西北之地,再多就沒了,所以必須節約。

種子在趙大山手上,萌芽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幾,若是到了這些什麼都不懂的村民手上,萌芽率可能只有一半的樣子,所以今年她打算全部交給趙大山育苗,需要的人直接買存活的苗就行了。

一文錢十株聽起來貴,實則這些村民並不會虧,還省了不少糟心事。

程家村眾人沒有買過棉種,並不知道這價格是高是低,但他們私心認為,一個已經當官了的朝廷命婦不可能坑他們這些窮苦老百姓,紛紛道:“那到時候程昭二姑記得派個人來程家村通知一聲,我們立馬就去買苗。”

程彎彎點頭,在程家村眾人的目光中,上馬車,打道回府。

如今正是二月初,春意盎然,田間許多忙碌的身影,這是一年之中最讓人期待的季節。

馬車從程家村一路回去,到了家門口,她剛下車,就看到馬婆子和楊婆子兩人揹著竹簍回來,二人皆是一臉滿足。

“安人。”兩個婆子看到程彎彎,立即行禮,笑著道,“大河村這山上真是不少好東西,安人請看,這是羊肚菇,煲湯格外鮮美,今晚老奴給安人露一手。”

楊婆子將揹簍裡的東西拿出來:“我在山上發現了不少藥材,在京城藥鋪很難買到的藥,結果山上到處都是,可惜了過去那些年無人採摘的藥材都浪費了。”

楊婆子擅長醫術,來了這大河村經常沒啥正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