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嚴格來說蘇心劍和他們三大營領頭軍官的想法都沒錯。軍官在絕境中想來個擒賊先擒王。在他看來這應該是翻盤的唯一機會。

而蘇心劍則認為己方沒有那個能力。他之所以做出如此判斷,完全是基於那位方文化對道緣軍的威懾能力。當然,雖然他對制住方文化本人並堅持到土山城的增援並沒有信心,可只搶戰馬還是有機會的,而且機會不小。

說時遲那時快。方文化已經一馬當先衝了過來。道緣軍這邊那位領頭的軍官也不含糊,直接就上前兩步迎了過去。

軍官先是來了個蛇形走位,試圖騙方文化先出槍。

可方文化戰陣對敵經驗豐富,長槍穩穩指向馬頭方向紋絲不動。他的戰馬同樣的直衝向前,完全沒有被對方的走位帶偏。

軍官見走位不行。乾脆就矮身下探,同時以圓盾護住斜上方,準備刀斬馬腿。

連蘇心劍都不得不佩服這位軍官的膽識和本事。面對北莽軍名將,他敢於上前挑戰。比那些只見敵將就拼命逃竄的民兵們要強上百倍。而且這位軍官也是有真本事的。他的那兩招可以算是步兵單獨面對騎兵的常規應對。

只可惜軍官面對的是北莽名將方文化。先前距離較遠,蘇心劍還沒有看清楚,此刻兩邊馬上就要短兵相接。他豁然注意到方文化手中長槍竟然全部都是金屬打造。

一般的長槍只有槍頭是金屬製造,至於槍桿則多為木竹所制。這麼做一來是為了減輕重量,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大力士。輕量化的兵器無論是對於拼殺還是行軍都是有幫助的。二來木竹具有一定韌性,刺出後槍頭一般會來回擺動,進而增加對方的防守難度。

當然,有些人為了防止槍桿在對戰中被對方砍斷,會對其材料進行深度加工。甚至是灌上鉛芯。可無論如何這樣的槍桿還是無法比全金屬製造的堅硬。

無論是軍武還是江湖,使用全金屬槍桿的人少之又少。沒想到這位方文化就是一位。

蘇心劍第一次親眼見證全金屬長槍的強悍貫穿能力。方文化藉助戰馬的衝擊力一槍捅出,正正紮在道緣軍軍官的圓盾上。

這種圓盾是道緣軍的制式裝備,整體以浸泡過特殊油脂的藤條編織而成,外面還包裹有犀牛或者其他野獸的堅硬外皮以增加防護效果。軍官手中這一面在這些基礎上又增加一層經過反覆捶打的鐵皮。這鐵皮對於防護力的增加其實非常有限,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區分軍官和普通兵士,方便戰場上的指揮。

可就是這麼一層鐵皮防護,在經驗豐富的軍官手中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面對長槍的戳刺。獸皮表面的盾牌基本就只能硬抗。可鐵皮表面卻要光滑的多,用好了完全可以偏斜對方的攻擊。

那位道緣國軍官正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戰陣老手。他的本意就是以圓盾擋偏方文化的長槍。

沒想到方文化的槍刺的如此的準,竟然正中圓盾的重心點。一般的長槍刺中後會由於受阻使得槍桿產生彎曲變形,進而被圓盾格擋住或者偏移。可全金屬的長槍則將貫穿力發揮到了極致。

結果就是方文化的長槍直接刺穿了圓盾,並狠狠的紮在那軍官的肩膀上。

軍官手中單刀此時還夠不到方文化坐騎的馬腿。這竟然讓蘇心劍莫名的鬆了一口氣。萬一讓這軍官得逞,一刀砍斷了馬腿。那麼他的突圍計劃基本也就泡湯了。

軍官的臉由於巨大的痛楚都已經扭曲了。可他強忍疼痛,居然還做出應變。他直接棄刀,準備以原本握刀的手抓住方文化的長槍。給同伴的後續攻擊創造機會。

可惜軍官還是慢了。方文化手中長槍一抖,再借由戰馬強大的衝擊力,居然將軍官的手臂直接給帶了下來。這無異於生生拽下手臂,比刀砍斧劈來的要痛苦的多。

那軍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