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楩內心深處對朱允炆這晦氣的人物牴觸愈發強烈。他雖並非那種膽小怕事、輕易被權勢左右之人,但面對要將那三百個無辜宮女太監的性命掌控於手,他心中猶如被重重陰霾籠罩。他沒有辦法,是的,在他未能將後續事情的準備工作做完之前,他不能輕易對朱允炆的聖旨抵抗。

雖然他並不是那種見不得血的人,從最初親眼目睹麓川叛軍的土司們人頭如同熟透的果實般滾落一地,那觸目驚心的場景便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中,成為他此生揮之不去的噩夢,那也是他第一次躲在牆後嘔吐不止。

而後遭遇刺客襲擊,火槍隊初展鋒芒,將那些安南流亡土匪們瞬間打成了骰子,那激烈而殘酷的戰鬥畫面,更是讓他對生死有了全新的認識。

再到前不久的安南戰役,從馬關縣外一直打到中都府,這一路死的人不計其數,他也看的麻木了,對於殘肢斷臂似乎已經沒了感覺。

而如今,面對讓這三百條鮮活生命消逝的抉擇,他卻彷彿置身於無盡的黑暗深淵之中,讓他備受煎熬,只想逃避。

每一次想起那些戰場上的慘烈景象,他都覺得或許死亡對於戰士來說是一種歸宿,是為了信仰和使命而戰的榮耀。

但這些即將赴死的宮女太監們,他們原本是在深宮之中拿著為數不多銀兩,做著些宮裡那些無關緊要的工作,過著相對安穩且太平的生活,如同後世那些寫字樓里人們,每天準點的上班下班,會在他們的領導的面前笑著臉阿諛奉承,下來之後,也會和自己的朋友姐妹吐槽幾句領導,這不就是士兵與普通百姓的區別嗎,可是他們的命運卻不像後世打工人那般。

他們的死亡與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計程車兵有著本質的區別,或者說她們的死毫無價值可言,僅僅是因為封建王朝的殘忍制度而被迫走向的絕路。

朱楩非常不認同這樣的糟粕文化繼續傳承,他竭盡全力地想要尋覓到那一絲微弱的希望之光,渴望找到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至少救下那三百名將要被殉葬的宮女太監們的性命。

然而,現實的殘酷如同一座無法跨越的高山,橫亙在他的面前,讓他深感自己的渺小與無力。朱允炆派遣他來負責監督這件事情的執行,與此同時,還安排了其他人從旁協助。可這所謂的“協助”,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監督罷了。那些人就像是一雙雙銳利的眼睛,時刻緊盯著他的一舉一動。

這兩日以來,他只能集中精力去研究出一個保下他們性命的方法,根本無暇去理會朱允炆對於他五哥的削藩之舉。在他看來,眼前這些即將面臨危難的三百人性命遠比那些政治上的紛爭更為重要,至少他的五哥不會死。

儘管之前那些被殉葬的幾百人他未能成功救助,但此眼前的這三百人還沒有死,生命還沒有消逝,他有機會能救他們,他不能裝作視而不見,那樣便對不起他自己的內心。

不過這事情的難辦程度可真是遠遠地超出了朱楩先前最為樂觀的預估,要知道這可是整整三百個人,無論是想要將他們悄悄地進行轉移,亦或是想方設法去替換掉這些人,那都絕非是一件能夠輕易做到的簡單之事呢。

但值得慶幸的是,朱楩是這整個事務的總監督執行官,挑選那些處理此事的辦事人員以及具體執行的人員的權力至少還是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的。而這件事情又必須得辦得極其隱秘,不能讓任何人察覺到絲毫的端倪,所以當他剛剛接到這個艱鉅的任務之時,他便立刻以最快的速度把宮裡原來那幾位經驗豐富、熟知宮中各種情況的老嬤嬤給找來了,然後鄭重其事地把自己手裡精心準備好的那份名單遞到她們的面前。

“嬤嬤們,你們也都是在這深宮內院陪伴著皇家多年的老人了,對於宮裡的一切想必都再熟悉不過了。如今這三百人,可都是陛下親自挑選出來的,要為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