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春一拍掌,然後馬上反應過來“我這就去寫信飛鴿傳回京城。”

正要起身準備回去寫信呢,朱楩補充到“沐大哥不如就在我這裡寫吧,我與沐大哥同署。”

在古代,書寫奏摺可是一門大學問。每當大臣們想要提出一項政治見解或政策建議時,他們必須在奏摺下方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表示這是他們個人的觀點和意見。然而,更為關鍵的是那些與之共同署名之人,這些人意味著對該提議持相同看法並願意為之背書。

如果這份奏摺中的建議恰好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並得以實施,那自然皆大歡喜;但若是不幸因與皇帝的想法相悖而遭到否決,那麼所有參與署名的人都將面臨同等罪責。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常常看到眾多大臣聯合起來上奏章,希望透過集體的力量來增加建議被採納的可能性,並降低個人承擔風險的機率。畢竟,在官場之上,明哲保身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今日他們所探討談論的都是與朱元璋最初定下的防守政策相背的進攻策略,朱楩願意與沐春聯署上奏,就代表朱楩願意與沐春同擔罪責

沐春頓時覺得有些暖心,朱楩倒是和往常一樣,因為他會這麼提出也是因為知道朱元璋是一個開國之君,對於領土擴張那是多多益善的。

而且對於如何治理,朱楩也是有自己的規劃的,如果一直種地,那肯定是養不活所有人的,商業與工業是發展之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在他平定南方之後,在不摒棄農業的情況下,他會大力發展商業與工業,開展對外貿易,不過這些也都是後話了

就在他還在想著自己的藍圖時,沐春已經把奏摺寫好了,朱楩也寫上自己的名字,並且讓常在找人來取了快速傳會京城。

一天後,京城裡

隨著一隻鴿子飛入皇宮宮正司養鴿房內,一個宮正司的宮女快速拿著信件往奉天殿去了

朱元璋此時在火爐邊發著呆,如今已六十九歲高齡的朱元璋,白花花的鬍子和一臉疲態的面龐都在透露著這位千古一帝已到殘燭之時了。

宮女跪地將手中信件遞交給站在一旁的朱允炆,朱允炆邊拆邊和朱元璋說道“皇爺爺,雲南沐春來信。”

從他眼神中還是能看出一絲期待,似乎是期待著沐春如同上次上奏停工岷王府修建事宜一般,期待這次信中沐春再參上一點朱楩的什麼不法之事,可是沒有如他所願。

朱元璋回過神來,伸手接過信來,自己又看了一遍,就是朱楩與沐春在他臨時買的簡易王府裡夜談的攻伐麓川的內容,只是在信的結尾,除了沐春的署名外還有朱楩的署名。

朱元璋又看了一遍,確認了他們的想法問到“你對這事兒怎麼看?說說吧。”

“皇爺爺,孫兒覺得黔國公與十八叔的決定有些冒險,並且不符合您一開始定下的回守方略。”

朱元璋沒有看朱允炆,而是看著案臺“如今北方局勢已定,岷王所獻的閃擊蒙元部落首領,招安開辦職業技校培養人才也初見成效,可以騰出更多人手來拓展南方了。”

朱允炆心裡頓時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就是那種這你都想好了還來問我幹嘛的想法“那皇爺爺打算如何安排?”

朱元璋想了一下“讓他練練兵也好,為日後收復安南做準備,擬旨,著封岷王楩為徵虜大將軍,黔國公沐春為參軍,沐晟、袁成為副將,征討麓川叛軍。”

朱允炆正準備應聲下去擬旨,朱元璋又繼續說到“再給他去封信,給他一年時間,讓他儘量在明年春節前解決,然後回京覆命。”

朱允炆點點頭也不說話,隨後便躬身退了出去。

朱楩絲毫沒有耽擱,他一邊安排將信件送回京城向朝廷稟報情況的同時;另一邊則迅速讓思倫法給麓川叛軍中的那些原本處於猶豫不決、半推半就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