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正殿內,張燈結綵,處處都洋溢著喜慶的紅色。

今夜,太子同時納兩位側妃。

負責婚慶典禮的禮官和宮人們,都忙得腳不沾地。

前來觀禮的賓客,已經陸陸續續地抵達東宮。

由於距離婚典開始,還有一些時辰,提前抵達的那些賓客大臣,都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閒聊。

當然,大臣們聚在一起嘮嗑,跟普通百姓湊一堆打屁,談論的內容肯定是不一樣的。

此刻,大臣們扎堆在一起,談論的都是一些朝中最近發生的事情。

“聽說了嗎,今晚的典禮,那位南召國流亡太子沈陌白,也會到場。”

“這有什麼新鮮的,這位沈太子來參加我們大乾太子的婚禮,肯定是想來套近乎,看看有沒有機會巴結我們大乾的太子,藉此尋求將來順利迴歸南召的助力。”

“不會吧,我可聽說皇上把跟沈太子接洽的邦交任務,交給了九王爺處理,眼下這會子,沈太子有什麼需求,應該都已經跟九王爺談妥了吧?”

“……”

大臣們互相交流期間,突然冒出來一個雜音。

這個提到沈太子和九王爺私底下達成協議的人,不是別人。

正是前陣子,剛大義滅親,把自己的小舅子下了大牢的京兆府尹楊孝忠。

作為在京城最小的官,楊孝忠的官階雖然不高,但他能坐在這個位置上,那也是被隆慶皇帝委以重任的。

換句話說,楊孝忠的官職雖小,但他大小也算是隆慶皇帝的嫡系親信。

因此,楊孝忠冷不丁插的這一嘴,也是讓其他官階比他大的官員,紛紛轉頭,看向他。

“楊大人,你可是知道什麼內幕?”

這時,吏部侍郎一臉謹慎地小聲追問了一句。

“這個內幕嘛,下官是真不知道。”

楊孝忠眼神閃爍了兩下,賣起了關子。

此番,他可是得了皇上的暗自授命,專門混在大臣堆裡,試探大家對易儲這件事情的看法。

方才,楊孝忠在官員扎堆的外圍,逛了一大圈,愣是沒找到插嘴的機會。

眼下,他好不容易逮住一個機會,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肯定是要好好利用的。

話音落下,楊孝忠眼見官員們興致缺缺,要各自聊會剛才的話題。

連忙扯了一嗓子,說道:“諸位大人,東面華國的老皇帝前兩日剛下了一道廢黜旨意,不知諸位大人對此事,有何看法?”

一提到華國老皇帝的廢黜旨意,諸位大人的臉色,皆是微微一變。

華國老皇帝廢掉太子,改立最寵愛的十二皇子為太子一事,早就在九州大陸傳遍了。

身處官場,沉沉浮浮,這幫人能走到現在的高位,那一個個都是人精。

誰都知道,楊孝忠是在拋磚引玉,表面上,拿東面華國易儲的八卦說事兒,實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大家也深知,楊孝忠不過芝麻綠豆大的官,以他的官階,怎麼敢妄議廢立儲君一事?

雖然,楊孝忠從頭到尾,沒提過廢儲,只是隱晦地提及廢黜旨意。

但大家都是官場沉浮的老狐狸,話不用說破,一點就透。

沒猜錯的話,楊孝忠此番問話,應該就是皇上的暗中授意。

一想通其中的深層含義,眾官員們也是吃起了斤兩,這種問題,可不能隨便答,萬一答得不好,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有人眼珠子一轉,當下就四兩撥千斤地來了句。

“哎呀,楊大人,東面華國的事情,那是他們的家務事,與我們大乾官員何干?”

“今天可是太子同時納太傅嫡女和御史大夫獨女為側妃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