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楚天河的擔憂是對的,就像在地球上難以攔截變軌的高超音速導彈一樣,在太空中也難以攔截無規則襲來的小行星。

最困難的還是要躲避這些小行星不斷射來的鐳射束,普通的計算機,哪怕是配備了人類自主開發的人工智慧輔助程式,也無法解算如此龐大的資料。

艦隊不得不依靠無人機的自殺式攻擊來近距離引爆小行星來實現“打擊敵人”,甚至連玄女戰機也不得不在關鍵時刻以身涉險發動了“自爆”攻擊。

這時候小型飛行器的攻擊力不足的弱點就表現出來了,在地球上無往不利的攻擊性武器,在面對直徑500-1000米的巖質乃至鐵質小行星時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事實證明低功率能量武器和小口徑動能武器在大型天體面前無能為力,即使能夠對“敵人”造成損傷,也無法徹底摧毀“敵人”。

即使是核彈在太空中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太空中核彈的威力相較於在大氣中的爆炸,其殺傷力有顯著差異,主要表現在:

高溫強光:核彈在太空中爆炸時,會產生極高的溫度和強烈的光線。

這些高溫和強光雖然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殺傷力,但與大氣中的爆炸相比,其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都大大減少。

電磁輻射:在太空環境中,核彈爆炸釋放的電磁輻射(如伽馬射線和x射線)不會像在大氣中那樣被吸收或散射,因此能夠以幾乎原始的強度傳播。

這種輻射對電子裝置尤其是航天器上的電子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可能導致裝置損壞或功能喪失。

ep效應:太空中的核爆還能產生強大的電磁脈衝(ep),這種脈衝能夠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對周圍的電子裝置造成極大的破壞。

ep的影響範圍廣泛,可以導致數百甚至上千公里範圍內的電子裝置失效。

綜上所述,太空中核彈的威力主要體現在高溫、強光、電磁輻射和ep效應上,其對電子裝置的破壞力尤為顯著。

然而,與傳統的大氣層核心爆相比,太空核爆的直接殺傷力相對較小。

只有核彈爆炸產生的等離子體具有較強的殺傷力,但是如果這些等離子體不能定向噴射,那麼在四散逃逸的過程中也很難給“敵人”造成殺傷。

所以只有鸞鳥母艦上的兩門簡化版等離子電漿炮(炮彈就是核彈,但是利用外型設計使得等離子體能夠定向噴發)才能對小行星造成毀滅性殺傷。

而寄予厚望的電磁線圈炮則因為炮彈口徑太小,而不能一舉摧毀小行星,甚至會引發小行星動態變軌,給持續打擊帶來困難。

至於鐳射炮雖然又快又準,但是如果不能持續照射目標,那麼瞬時能量強度也無法達到摧毀目標的程度,使得鐳射炮顯得有點雞肋。

一場演習下來,人聯總參部給出的結論就是,鸞鳥艦隊暫不具備全面太空戰爭能力。

給出的改進意見是:

1、使用人工智慧星辰接管武器指揮系統,人類指揮官只負責下達指令;

2、減少鸞鳥的主武器安裝數量,提高主武器威力和發射速度,特別是要提高鐳射炮的威力;

3、無人機在太空中的殺傷力太小,還是做成大威力自爆炸彈比較有效;

4、玄女戰機受制於自備能源強度,裝備的定向能武器無法對高強度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應該恢復使用導彈作為主要攻擊手段。

5、應該設計製造主要裝備大威力、大口徑、大能耗的,以遠端殺傷為主要攻擊手段的“炮艦”,不追求大炮數量,只追求大炮“重量”,簡單來說就是要實現一炮死的效果。

因為在太空戰爭當中,敵人的飛船很有可能像小行星一樣具備高強度的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