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火急火燎的跑來蔡國公府找杜荷為的是什麼,

不就是這望遠鏡在軍事上的用途太重要了嗎,

他是恨不得想將這東西給配發到什長這一級,

斥候隊伍他還想人手派一個。

杜荷聽完李世民這對未來的暢想,很是無語,

你家軍隊人手這麼多,真得這麼幹,

換成杜荷前世的工業時代還差不多,如今可不行。

“陛下,這個難度太大,這望遠鏡是手工製作,並不能弄出來這麼大的量。”

不僅如此,李世民的通病又來了。沒有談錢,真就是看著好東西就上來搶哈?

李世民的希望落空,並不失落。

心想著只要能生產就行了,數量上還不簡單,把技術搞到手,交給工部安排人手生產。

“這技術能不能轉給朝廷,你想要什麼賞賜?”

李世民幾番思索,想起了杜荷這小子的尿性,得談錢。

不過他也是要面子的,做皇帝哪能和臣子聊金錢交易,主打一個獻寶賞賜。

李世民問完後,杜荷並未第一時間就答應下來,不是錢的問題,

這小東西對李世民來說是寶貝,對杜荷來說,

這是讓科技學院製作顯微鏡是臨時起意的產物,

李世民想要這生產技術,又輪到杜荷糾結了,

鏡筒的製作很簡單,工部下轄的各位作坊裡能工巧匠不在少數,

許多人在精雕細琢方面比杜荷科技學院裡的各種師傅絲毫不遜,而這望遠鏡的科技含量在鏡片。

鏡片不單單是生產,形狀的打磨也是有要求的,

把技術給李世民那麼玻璃生產工藝就一定會洩露,

關鍵是這錢在杜荷的心理預期上還沒賺夠,還不到擴充套件的時候。

在沒有專利保護的時代,只能自我保護,賺到足夠的錢來投入新的研究。

依樣畫葫蘆,杜荷那科技學院弄出來的好東西還真不少,

大部分“研究員”都還處在工匠階段,並不知曉原理,只知照著圖來打磨製作,

就算是這樣,在杜荷心理也是一種進步,所以他不在乎投入。

李世民看著杜荷寫在臉上的猶豫不決,又開口回道,

“有困難?”

杜荷轉頭看向李世民,

“回陛下,沒有。

這望遠鏡鏡筒好做,有圖紙的,不用太高手藝的工匠就能製作,

只不過這鏡片難作,需要心靈手巧的工匠來製作和打磨。”

這話說了等於沒說,李世民猜到了杜荷的心思,

他看著這望遠鏡的鏡片,就和這小子送入宮裡的透明器皿一樣。

這小子是擔心這技術被他弄走了回頭擴散開來,

他那販賣琉璃器和玻璃鏡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說吧,你想要多少錢?”

李世民現在談到錢底氣就很足,那大唐銀行經過這兩個月的宣傳擴散,百姓之中的接受度提高了許多。

家裡中有餘錢的富戶都往那大唐銀行中存了不少錢,

也有缺錢的百姓按照大唐銀行的規矩借了錢,

朝廷在背後背書,信任度上取決於朝廷在天下人心裡的信任度,

所以存入大唐銀行的錢還真不少,大唐銀行借出去的錢也有一些,

目前發展良好的大唐銀行也讓李世民在用錢方面底氣十足,

開口談錢的時候都有了天下財富盡在我手的氣概。

杜荷還在糾結和猶豫,李世民則自己開價了,伸出一個巴掌,岔開全部手指,

“五萬貫。”

杜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