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第1/3頁)
章節報錯
一、七律詩解析:“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
(一)《玄德逢賢》
南漳幸遇隱淪賢,水鏡高談妙論傳。
馬躍檀溪逃厄難,途逢單福遇英緣。
臥龍雛鳳言猶在,明主求賢志愈堅。
新野初迎良輔至,三分天下夢初圓。
(二)解釋:
首聯“南漳幸遇隱淪賢,水鏡高談妙論傳”:劉備在南漳幸運地遇到了司馬徽這位隱居的賢士,司馬徽高談闊論,向劉備傳達了許多精妙的見解,比如“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言論。
頷聯“馬躍檀溪逃厄難,途逢單福遇英緣”:劉備騎馬躍過檀溪逃脫了蔡瑁的追殺之厄,在歸途中遇到了單福(徐庶),這是他與賢才相遇的緣分。
頸聯“臥龍雛鳳言猶在,明主求賢志愈堅”:司馬徽提及的臥龍、鳳雛的話語還在劉備耳邊迴響,這也讓劉備求賢若渴的志向愈發堅定。
尾聯“新野初迎良輔至,三分天下夢初圓”:在新野,劉備初次迎來了像單福這樣的良臣輔佐,他三分天下的夢想開始有了初步實現的可能。這也為後續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三)《三國演義》第35回名為“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以下是其梗概、主要人物、經典詩句及典故:
1 梗概:
劉備逃脫蔡瑁追殺:劉備在荊州劉表處駐守新野,遭到荊州本土勢力代表蔡瑁的猜忌與防範。蔡瑁設“鴻門宴”欲除劉備,劉備得荊州謀士伊籍提醒,從西門出逃。蔡瑁引軍追趕,趙雲發現劉備不見後,出城追尋。劉備騎馬躍過檀溪,逃過一劫。
劉備遇司馬徽:躍馬過溪後的劉備,迤邐望南漳策馬而行,日暮時分遇到一牧童。牧童告知劉備其師父是司馬徽,道號水鏡先生。劉備便隨牧童去拜見司馬徽。司馬徽指出劉備之所以落魄,是因為左右不得經綸濟世之才,並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但不肯明示具體是誰,只讓劉備留宿一晚,明日再說。
劉備回新野遇徐庶:劉備當晚思索水鏡先生的話,難以入眠。次日,劉備求見水鏡先生詢問昨夜來客是誰,水鏡先生只說此人已去投明主。劉備拜請水鏡先生出山相助,水鏡先生稱自己乃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勝他十倍之人來助劉備。正談論間,趙雲尋到劉備,劉備便與趙雲返回新野。途中遇到關羽、張飛,眾人相見大喜。回到新野後,劉備與孫乾等商議,孫乾建議先致書於劉表,訴告蔡瑁設謀相害之事。不久,在新野城外,徐庶(化名單福)以唱歌的方式吸引了劉備的注意,隨後成為劉備的軍師。
2 主要人物:
劉備:本回故事的核心人物,處於困境中不斷尋求賢才以圖大業,他的仁德、求賢若渴在此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司馬徽:號水鏡先生,是一位隱士高人,對天下局勢有著深刻的洞察,向劉備提及“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為後續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
徐庶:化名單福,有王佐之才,主動來投劉備,成為劉備的軍師,初次登場便展現出不凡的謀略。
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發現劉備不見後,急忙追尋,是劉備的得力戰將。
蔡瑁:荊州本土勢力的代表,忌憚劉備,欲加害於他,是本回中劉備遭遇困境的始作俑者。
3 經典詩句及典故:
經典詩句:“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這是徐庶所唱之歌,既表達了對漢室江山行將傾覆的悲嘆,又體現出對明主的渴望。
典故:
馬躍檀溪:劉備在蔡瑁的追殺下,騎馬躍過檀溪,這一情節凸顯了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