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柴桑與耒陽之變》:

(一)《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柴桑與耒陽之變》

柴桑弔喪智謀深,耒縣理事見鳳魂。

陰陽相剋道無盡,命運無常勢有因。

順應時宜柔克剛,洞察本質破迷津。

動靜相諧局中變,守正居中悟易真。

(二)詮釋:

詩的首聯“柴桑弔喪智謀深,耒縣理事見鳳魂”,描述了諸葛亮在柴桑弔喪展現出的高深智謀,以及龐統在耒陽縣理事時所展現出的才華與氣魄。

頷聯“陰陽相剋道無盡,命運無常勢有因”,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相互剋制的道理,以及命運變化無常但又有其內在原因的觀點。

頸聯“順應時宜柔克剛,洞察本質破迷津”,強調了要順應時勢,以柔克剛,同時要洞察事物的本質,才能突破迷惑。

尾聯“動靜相諧局中變,守正居中悟易真”,指出在局勢變化中要做到動靜相宜,保持守正居中的態度,才能真正領悟周易哲學的真諦。

整首詩以周易哲學為視角,深入剖析了柴桑與耒陽之變所蘊含的智慧和哲理。

(三)《三國演義》第 57 回名為“柴桑口臥龍弔喪,耒陽縣鳳雛理事”。以下是其具體內容:

1 梗概:

周瑜被諸葛亮三氣後,箭瘡復發,臨終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隨後含恨而死。魯肅將周瑜靈柩送回柴桑。諸葛亮得知周瑜死訊後,決定前往柴桑弔喪。東吳眾人皆認為諸葛亮是來示威的,但諸葛亮在周瑜靈前悲痛大哭,情真意切地誦讀祭文,讚頌周瑜的才智和功績,使得東吳眾人對他的態度有所緩和。

諸葛亮弔喪後返回荊州途中,遇到了龐統。龐統因相貌醜陋,之前在孫權處未受重用。諸葛亮告知龐統可去投奔劉備,並寫了推薦信。劉備起初因龐統容貌不佳,只讓他到耒陽縣做縣令。龐統到任後整日飲酒,不理政事。張飛聽聞後前往耒陽縣視察,龐統僅用半天時間就處理完了積壓百日的政務,張飛大驚,這才明白龐統是有大才之人,於是向劉備舉薦。劉備最終重用了龐統。

2 主題:

人才的重要性:此回中,龐統這樣的大才起初不被重視,直到展現出才能後才被認可,強調了人才對於爭霸天下的關鍵作用。無論是劉備對龐統的重新認識,還是孫權對龐統的錯過,都凸顯了領導者識別人才的重要性。

局勢的變化與聯盟的維持:周瑜之死使東吳的局勢發生變化,而諸葛亮弔喪既顯示了他的智慧和胸懷,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蜀吳之間的緊張關係,為兩國聯盟的繼續維持奠定了基礎。這也反映出在三國鼎立的局勢下,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是複雜且微妙的,需要不斷地權衡和調整。

3 情節:

諸葛亮弔喪:這是本回的重要情節之一。諸葛亮不顧東吳眾人的敵意,親自前往柴桑弔唁周瑜。他在靈前的一番哭訴和祭文,不僅展現了他的口才和智慧,也讓東吳眾人對他的看法有所改變。這一情節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段,他深知此時不能與東吳徹底交惡,透過弔喪來緩解兩國之間的矛盾。

龐統理政:龐統在耒陽縣的表現是另一個重要情節。他故意不理政事,以此來試探劉備對他的態度。當張飛前來質問時,他迅速處理完積壓的政務,讓張飛對他刮目相看。這一情節既表現了龐統的恃才傲物,也展現了他的卓越才能。

4 主要人物:

諸葛亮:足智多謀,深謀遠慮。他氣死周瑜後,仍能不顧危險前往東吳弔喪,展現出了他的大智大勇和廣闊胸懷。他對龐統的舉薦也體現了他對人才的重視和愛惜。

龐統:號鳳雛,與諸葛亮齊名。有濟世之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