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學藝兵器坊(第1/2頁)
章節報錯
之前兄長張放時常叫張良去兵器坊見識兵器製作,說是製作精良兵器能添增韓軍戰力,讓秦軍不敢輕易與韓軍交戰,可那時張良對劍戈製作興趣不高,去兵器坊也就是走馬觀花。
張良後來聽從母親安排,拜了內廷郎中為師,跟著郎中師傅學習醫術,去兵器坊的次數就更少了。
可張良自親歷刺客行刺太宰後,刺客招招致命的殺法,手持短劍的鋒利,還有弓弩手手持撅張弩,在百步之外射中騎馬刺客,這些都歷歷在目,讓張良對兵器有了從未有過的好奇和興趣。
張良腦子裡萌發出幾百個不解,就是躺在臥榻之上,也是輾轉反側,不能入眠,一閉眼,全是對劍戈弓弩的疑問。
張良之前常聽父親和張放談論兵器,知道在韓軍的兵器坊裡,製作劍戈盾甲弓箭硬弩等兵器時,匠人們都是各有分工,不可隨意互換。
如此安排,一來,匠人可專心把各自分制的兵器做精,二來也有方便匠人們獲知整個兵器坊各類兵器製作之秘訣。萬一哪個匠人為敵所用,也不至於兵器坊的製作機密被敵獲知。
張平如此為之,也是事出有因。韓軍強弓勁弩之所以能被各國推崇,確有其精妙所在。僅是所需材料就得數十種,況且有的材料並非出自韓國,要靠韓國商人私下前往各國收購方能獲得。
單說最簡單的一隻韓國羽箭,羽簇用的是韓國五彩錦雞翅羽,箭桿用的是魏國白蠟樹枝幹,青銅箭頭裡混加的是趙國產的錫料,箭桿和羽簇的粘接用的是楚國武昌魚鰾熬製的木膠。
經張氏祖孫三代傾心監製的韓弓勁弩,雖被他國兵器匠人剖解開來研判仿效無數次。
各國兵器匠人仿製出的韓弓勁弩,雖從其外觀材質看去,與韓國弓弩幾無二致。
可各國仿製的韓國弓弩,稍經風吹雨淋,不幾日就功效大減,讓各國兵器匠人很是撓頭。
張平張放對韓軍兵器如此上心,也另有苦衷,近些年來,韓軍與秦軍交戰屢屢戰敗,不得不割地獻城,導致國力大減,兵源短缺,也只有借兵器威力,才能對戰力有所提升。
張放每每對張良說起韓軍強弓勁弩的厲害之處,都會喜形於色自豪滿滿。還說那秦軍俘虜私下親口對他說,韓軍的強弓勁弩十分了得,秦軍士卒個個談之色變。
兩軍交戰,秦軍弓弩射程較近,韓軍的羽林軍則遠遠佈陣,仰仗強弓勁弩的優勢,屢屢給秦軍造成巨大殺傷,是韓軍擊殺秦軍的第一殺器。
父親張平和兄長張放都曾和秦軍有過面對面的廝殺,親歷過秦軍的悍勇和韓軍軍力的孱弱,韓軍軍力已非他父子所能左右,然讓韓軍所持強兵器強於秦軍兵器,張平自認尚可一試。
張平張放父子在潛心研製多年之後,終於製作出以強弓勁弩為首的戰場利器,使得韓軍在兵力不佔優勢之時,還能以少勝多。
秦軍在韓軍兵器上吃虧不少,也是懷恨在心,遂下定決心,也要製作相似兵器。
為此秦國曾廣招大量各國匠人,耗費重金,誓要做出能與韓國強弓勁弩一較高下的兵器。
秦國為獲韓軍的強弓勁弩製作之法,也是煞費苦心,多次密派細作來韓國重金收買兵器坊的匠人,想要獲得韓軍兵器的製作之法。
可張平張放父子,對兵器坊匠人一直是嚴防重管,秦國細作多次想要收買匠人,始終未能得逞。即便如此,張平還是時常提醒張放,秦國細作絕不會就此罷手,定會捲土重來以謀之。
韓軍兵器坊由張良的父兄張平張放負責掌管,張平被韓王拜為大夫,張放也是朝中的都衛將軍,按說兩人不用親力親為,只需檢視各個工坊製作出的兵器是否有成即可。
可張平張放還是經常親自上手,查驗兵器之餘,還想著做出更多犀利的殺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