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孫德衝的領導下,災民們心中充滿了對陛下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滿懷熱情充滿幹勁,決定好好的為皇帝陛下和國家出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座城市的建設工作逐漸步入了正軌進展順利。

與此同時許多在魏國大難的時候逃離魏國的貴族和官員,在得知魏國目前的穩定局勢後,心中湧起了強烈的迴歸慾望。

他們原本是魏國的有錢有勢之人,但在其他國家他們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在異國他鄉他們雖然依舊富有,但地位卻大不如前,以前的他們能夠在魏國作威作福現在在其他國家甚至會受到一些小官員的欺壓和歧視。

在遭受其他國家的不公正對待之後,他們對在魏國時所享有的特權生活愈發懷念。得知魏國已經成功平息了災民的不滿,國內局勢恢復穩定,他們便開始籌劃返回魏國,希望能夠重拾往昔的尊貴生活。

然而他們並未察覺到魏國的局勢已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他們離開後留下的真空,早已被其他人所填補。無論是商業界還是政治領域,在他們逃離之後,那些空缺的職位迅速被其他人所佔據。

曾經的權貴們,在決定離開魏國的那一刻,就已經喪失了昔日的榮耀與地位。現在魏國有了充足的糧食度過現在的難關,根本就不需要他們了。

與此同時那些曾被輕視的小貴族和寒門子弟,在國家面臨危機時勇敢地站了出來。他們的忠誠與勇氣贏得了丞相秦惠以及其他握有實權的官員們的認可。在秦惠等人的支援下,這些昔日的邊緣人物逐漸崛起,成為了魏國新的骨幹力量。

在其他城市的貴族與官員透過各種人際關係的努力,設法重返了自己的職位。然而在皇城開封城,情況卻截然不同。開封城內的各個職位已被那些對魏國忠心耿耿的人所佔據,那些曾經逃離的貴族和官員在秦惠等人的壓制下,根本無法重新獲得他們在魏國的地位和權力。而這些貴族和官員則千方百計地試圖取悅秦惠等人。

逃離的這些貴族和官員們,看見魏國現在正在漸漸的恢復國力。他們卻失去權力和地位,他們的內心充滿了不甘與惶恐。然而他們深知若想重拾昔日的榮光,必須重新獲得秦惠等人的青睞。因此這些失勢的貴族與官員們紛紛放下身段,竭盡所能地討好秦惠等人。

他們中的一些人利用自己曾經的人脈和資源,蒐集珍貴的奇珍異寶,試圖透過物質饋贈來贏得秦惠等人的心。

另一些人則不惜犧牲尊嚴,親自上門拜訪,卑微地請求秦惠等人的寬恕與接納。更有甚者他們開始為秦惠等人出謀劃策,試圖透過展現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重新獲得秦惠等人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這些貴族和官員們的努力並未能如願以償。秦惠等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接受了他們的討好,這些人在魏國有難的時候沒有想著幫助魏國度過難關;沒有想著為災民謀求活路而是帶著自己的家人和家產逃離去了其他國家,現在魏國穩定下來了他們又想回來,天底下怎麼可能有這麼美好的事情?

秦惠等人在內心深處根本不會原諒他們的背叛與逃離。他們深知這些貴族和官員們之所以會如此低聲下氣地討好自己,完全是因為他們失去權力和地位。因此,秦惠等人始終保持著對他們的警惕與戒備。防止他們繼續獲得權力和地位,不然以後在發生什麼重大的災難這些人依然會做背叛者。

在開封城中這些貴族和官員們的命運如同浮萍一般飄搖不定,他們曾為了重新獲得地位而不擇手段地討好秦惠等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這條道路似乎越走越窄,最終可能只是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絕望與憤怒在他們的心中悄然滋生,這些貴族和官員沒有能從秦惠等人手中重獲地位的貴族和官員,就決定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