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婆婆帶著孩子們就在她的跟前,衛薇要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只能是等到她和張山單獨相處的時候。

但還沒有等到衛薇與張山的單獨相處,當張山去和孩子們踢球的時候,婆婆走過來對衛薇說“薇,我跟張山商量了,孩子們年前就暫時不去上學了,我們就住在鄭州,讓孩子適應一下鄭州這邊的生活,並且找一下孩子們的學校。你看這樣安排合理嗎?”

聽到婆婆這樣說,衛薇心裡是欣喜的,但她又覺得婆婆最後一句話是多麼的多餘。衛薇笑著說“媽,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跟你商量,又怕你擔心孩子們上學的問題,所以就一直沒有對你說出我的想法,沒想到咱倆這次想到了一塊兒了,著實挺好的。”

婆婆笑了起來,這時球踢到了衛薇的腳下,衛薇跳過去與孩子們一起踢球。

本來衛薇覺得她還要忍受一段時間與孩子們分離的痛苦,但沒有想到從此刻起,孩子們就會圍繞在自己的身邊。

自己下班就看到孩子們的計劃,從這個十一起就完全成為了現實。

在踢球的時候,衛薇感覺自己的腳步像是踩在彩虹上一樣,充滿了幸福的味道。

沒想到自己心心念念幾年的計劃終於成為了現實,成為了自己真實生活的一部分。或許這就是自己每天不斷辛苦奮鬥的意義吧。

讓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一點點成為自己生活的組成部分。

看著自己幾年努力拼搏的方向,在這一刻徐徐展現開來,衛薇也相信了,“一天不努力看不出來,兩天不努力也沒有什麼區別呀,一個月不努力,你的生活就會慢慢的與別人拉開距離”這句話真實的感觸。

是啊,畢竟衛薇是在結婚當年就懷上了孩子的人,那時衛薇買房唯一的想法就是不忍受骨肉分離之苦。

雖然這一刻的幸福等待的時間有點久,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但還不算太遲,月月明年也才開始上大班,而以後每一個下班的日子裡,都會有孩子縈繞在身邊的歡聲笑語。

這就是衛薇對自己五年的抑鬱、鬱悶、成長、興奮的一個交代。

6點了,兩個孩子還不想上樓,還要在樓下再踢一會兒球,婆婆說她先上樓做飯,讓張山和衛薇在樓下再陪孩子們玩兒一會兒,等她做好飯了,婆婆再打電話喊他們回家吃飯。

婆婆對他們說完之後,就轉身向11號樓的方向走去。

看著婆婆漸漸消失的身影,衛薇知道。從此刻起她與婆婆才是屬於真正的婆媳。她不再是婆家的一個客人,不再是匆匆忙忙的回到婆家,又匆匆忙忙的返回鄭州,不再是一個路途中奔波的客者。而是在鄭州,在這座城市裡,讓自己的生活有了家的氣息。

當然衛薇也知道自己與婆婆生活在一起,日後的摩擦肯定會更大。

但衛薇相信她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處理好與婆婆之間的種種關係,畢竟現在的衛薇已經不是剛結婚時那個懵懂的對人情世故置若罔聞的女子,也不是兩年前那個她所在的公司剛倒閉時那種茫然無措的女人。

現在衛薇也知道自己不應該把自己更多的身份放在母親與妻子這些個角色上。

但婆婆他們來到鄭州,衛薇就必須正視自己的這些身份,特別是母親,自己一定要參與到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不可以再把孩子們的所有事情都一股腦的丟給婆婆去解決。

並且衛薇也知道在婆婆的理念之中,只有出去工作了才可以掙錢。

如果自己為了實現所謂的自由,大膽的踏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一步,婆婆可能是極大的不理解。並且現在的社會風氣也說的是女性必須在職場之中發光發熱,發揮自己的社會價值,不可以苦練於母親或者是家庭主婦的角色。

雖然衛薇知道自己心中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