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王羲之(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羲之(303 年—361 年,一作 321 年—379 年),字逸少,琅琊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他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出身名門:王羲之出身魏晉名門琅琊王氏,祖父王正官至尚書郎,父親王曠任職淮南太守,叔父王導曾扶持晉元帝司馬睿稱帝,官至司徒。這樣的家庭背景為他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薰陶和社會資源。
2. 初入仕途:
太寧三年(325 年)左右,經叔父王彬、岳父郗鑑薦舉,王羲之任職秘書郎,負責整理和校閱宮中文庫中的圖書,這份工作讓他得以瀏覽歷代書法真品,為其書法學習和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後,王羲之歷任會稽王友、臨川太守、武昌參軍、長史、江州刺史等職。鹹康八年(342 年)五、六月間,接任江州刺史,還被加授寧遠將軍武職。
永和七年(351 年),王羲之以右軍將軍之職接替王述出任會稽內史。
3. 書法成就:
書體精通:王羲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對後世書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的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孝女曹娥碑》等最為有名;行書以《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最為出色;草書則以《十七帖》《遊目帖》等最為傳神。
風格獨特:其書法風格平和自然、矯健妍麗,線條流暢且富有變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例如《蘭亭集序》中每個字都姿態各異,圓轉自如,筆畫之間輕盈纖細,或筆斷而意連,或提筆頓挫一任自然。
影響深遠:在書法史上,王羲之與鍾繇並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自南朝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開始,他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
4. 蘭亭雅集:永和九年(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請朋友、子侄們以及當時的名流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 42 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進行修禊活動。眾人宴飲賦詩,王羲之為宴集揮毫作序,寫下了《蘭亭集序》,被後世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5. 辭官歸隱:王羲之因與驃騎將軍王述不和,又厭惡官場爭鬥,於永和十一年(355 年)稱病棄官。此後,他與吳越之地的名人賢士一起遊玩于山水之間,以釣魚射獵為樂,還和道士許邁一同服食丹藥,修煉身心。昇平五年(361 年),王羲之卒於金庭觀。
《蘭亭集序》又名《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行書作品。以下是關於它的詳細介紹:
1. 創作背景:
時間為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 年)。當時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舉行修禊活動。修禊是古代的一種風俗,人們在農曆三月初三到水邊洗濯,以祈求消災祈福。此次聚會中,大家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最後將這些詩作抄錄成集。眾人公推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篇序文,來記錄這次雅集,於是便有了《蘭亭集序》。
2. 內容:
《蘭亭集序》全文共 28 行,324 字。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記述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以及流觴曲水的場景,描繪了當時的自然環境和眾人聚會的歡樂氛圍。比如“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生動地展現了蘭亭周圍的美景和人們飲酒賦詩的雅興。
第二部分則是王羲之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認為人與人相處,俯仰之間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