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大李杜”。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出身與籍貫:

一般認為,李白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是隴西人,為漢將李廣之後。也有說法稱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但此說法尚無確鑿證據。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從小就展現出了極高的文學天賦。

2. 人生經歷:

遊歷四方:青年時期的李白就開始遊歷大江南北。開元十二年(724 年),二十四歲的他離開故鄉,途經成都、峨眉山等地,後又到過渝州、揚州、汝州、安陸等地,並在安陸與唐朝舊相許圉師的孫女成婚。此後,他仍不斷出遊,結交了孟浩然、李邕、汪倫等好友。

長安為官:天寶元年(742 年),李白得到進京供奉翰林的機會,受到唐玄宗的寵幸。但唐玄宗只把他當成御用文人,讓他寫詩文娛樂,李白對此感到苦悶,又因性格狂放不羈得罪上層,最終離開了長安。

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和妻子宗氏一起南奔避難。後來他聽說洛陽失陷,就返回宣城,並在剡中尋找避難所。他還曾入永王幕府,永王謀敗身亡後,李白獲罪被執,詔判長流夜郎。

晚年生活:乾元二年(759 年)李白重獲自由,作《早發白帝城》。上元二年(761 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生活窘迫,不得已投奔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寶應元年(762 年),李白客死在當塗縣。

3. 詩歌風格與成就:

風格獨特:李白的詩歌風格浪漫奔放、意境奇妙、想象豐富。他善於運用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和對事物的描繪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描繪得如在眼前。

題材廣泛:其詩歌題材涵蓋了山水田園、邊塞戰爭、飲酒作樂、懷才不遇等諸多方面。他既可以寫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充滿自信的詩句,也能表達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風骨。

影響深遠:李白的詩歌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大力讚揚他的詩歌,並從他吸取經驗;李賀的浪漫主義詩風明顯受到他的啟發;宋代的蘇舜欽、王令、蘇軾、陸游,明清的高啟、楊慎、黃景仁、龔自珍等詩人,都從他的詩中汲取養分。

總之,李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星,他的詩歌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反映了唐代的社會風貌和他個人的精神世界,對中國詩歌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是中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1. 出身背景:

杜甫出生於河南鞏縣的京兆杜氏家族,是士族出身。他的遠祖杜預是西晉名將、學者,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的著名詩人,官至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閒,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為他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2. 人生經歷:

年少漫遊: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杜甫開始外出遊歷,遊晉至郇瑕(今山西臨綺西南),後又漫遊吳越等地。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他從吳越返回洛陽參加進士考試,但未被錄取。之後他繼續遊歷齊趙等地,並在遊歷中結交了很多好友。

長安十年:天寶五年(746年),杜甫來到長安,開啟了長達十年的長安生活。這期間,他參加科舉考試因李林甫的“野無遺賢”之語而落榜,之後不斷寫詩投贈權貴以求推薦,但大多無果。在此期間,他目睹了唐朝的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