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頤(1033年 - 1107年),字正叔,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

1. 生平經歷

程頤出生於一個官僚世家,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年少時與兄長程顥一起求學於周敦頤,由此奠定了理學基礎。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講學活動。

宋哲宗初,司馬光、呂公著推薦他為崇政殿說書,給年少的哲宗皇帝講學。他在講學時,常以師道自居,表情嚴肅,這使得皇帝和一些朝臣都對他有些敬畏。後來因為捲入新舊黨爭,他被削職,貶到四川涪州等地。

2. 學術成就

理學思想:程頤是理學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認為“理”是宇宙的本源,萬物皆由理而生。並且主張“格物致知”,即透過對事物的探究來獲取知識,進而領悟天理。比如,觀察四季變化、植物生長等現象,去探尋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育貢獻:他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培養了大量的學生。他講學注重啟發學生思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自得”,即自己去領悟知識,而非單純地記憶。

3. 著作及影響

程頤著作有《易傳》《顏子所好何學論》等。他的理學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朱熹繼承和發展了他的學說,形成了程朱理學體系,成為封建社會後期官方的正統思想,主宰中國思想界數百年。

程顥(1032 - 1085),字伯淳,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

1. 生平經歷

程顥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年少時就胸懷大志,關心國家大事。嘉佑二年(1057年),程顥考中進士,之後他先後在地方和朝廷任職。

在地方為官時,他推行儒家的仁政理念,關心百姓疾苦。比如,他在晉城當縣令時,“澤州晉城令,民以事至邑者,必告以孝悌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長上”,教導百姓踐行儒家道德準則。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程顥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受到排擠,後轉做閒職,便把精力主要放在講學上。

2. 學術成就

理學思想:程顥是理學的奠基者之一。他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並且天理是永恆存在的。例如,四季的更替、人類社會的道德準則等都是天理的體現。他還提出“天人本無二”的觀點,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人性論觀點:主張“性即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為天理是善的。他認為人之所以會有惡的行為,是由於受到外界的誘惑和慾望的矇蔽,只要透過修養,去除私慾,就能恢復善性。

教育理念:程顥重視教育,在講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的內心自覺。他強調“以識仁為主”,即讓學生領悟仁的本質,並且倡導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

3. 歷史影響

程顥與其弟程頤共創“洛學”,奠定了宋代理學的基礎。他們的理學思想經過朱熹等人的繼承和發展,成為了封建社會後期官方的正統思想,對中國哲學、倫理道德、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宰中國思想界數百年。其著作有《定性書》《識仁篇》等。

《定性書》是程顥的重要理學著作。

1. 主要內容

關於“定性”的闡釋:書中的“定”不是靜止不動,而是一種心境的穩定。程顥認為,所謂“定性”就是不要讓外界的事物擾亂自己內心的平靜,即“動亦定,靜亦定”。他主張人們應該以一種不被外物所牽引的心態去面對世界。例如,無論是面對順境還是逆境,都能保持內心的安寧和穩定。

處理外物與內心關係的觀點:程顥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