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皇帝肯定不知道《孫子兵法》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不過我們的曹老闆肯定是最知道《孫子兵法》的,畢竟《孫子兵法》曾經被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首先我們來說說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之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進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擾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好,以防有人聽不懂,我們先說第一段和第二段。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著民眾的生死,決定著國家的存亡,因此,不得不認真、謹慎的去研究。

要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比較分析雙方的各種條件,考察雙方的實際情況,以預測戰爭的走向,一是道義,二是天時,三是地形,四是將帥,五是法規,所謂道義就是君主要有民心,讓民眾和君,主心意相通,這樣軍士們才有同生共死的信念,便不怕危險。所謂天時,就是指陰陽時節、寒暑交替、春夏秋冬四季等。所謂地形,就是指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情況,戰爭是開闊還是狹窄,所選戰場屬生地還是死地等自然地理條件。所謂將帥,就是指軍隊的指揮官是否有足夠的智謀才能是否賞罰有信,對部下是否仁慈關愛,能否做到果斷勇敢,所制軍隊是否軍紀嚴明。所謂法規,就是指軍隊的組織編制是否簡潔輕便,將吏的責權劃分是否清晰明瞭,軍需物資的掌管是否規範以及供給是否充足,這5個方面將領一定要深刻了解,瞭解了就能勝利,否則必將失敗。

一定要透過對戰爭雙方的考察,掌握儘可能多的實際情況,並據此加以比較分析,從而去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一定要知道哪一方的君主更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能力更強?哪一方佔有天時地利?哪一方軍法嚴明、賞罰有信?哪一方兵力更加強大?哪一方的軍事訓練更為有素?哪一方軍令執行更為有效?透徹分析了這些條件,自然就能夠判定哪一方更容易取勝了。

如果聽從我的計策,那麼必然能取得勝利,這樣我就留下;如果不聽我的計策,那麼必然導致戰爭失利,那我就離開。

什麼胡亥,你連孫子是誰都不知道,好吧?那我講講吧。

孫武,生卒年不詳,有說法認為孫武大約生於公元前545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家族背景:

孫武先祖為陳國王族,因陳國內亂而投奔齊國,成為齊國貴族家族。其祖父為孫書,父親為孫憑。魯昭公十九年即齊景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23年,孫書因在伐莒之戰中立下戰功,被賜封樂安,賜孫氏。

2. 人生經歷:

避亂奔吳:齊景公後期,齊國幾大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