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義是五代後周至宋初的將領,為宋太祖“義社十兄弟”之一.以下是其具體介紹:

生平經歷:在後周時期,楊光義就已擔任將領一職,與趙匡胤等人結為義社十兄弟。在公元954年的高平之戰中,“義社十兄弟”所在軍隊力挽狂瀾,大敗北漢軍,此役為趙匡胤後來黃袍加身奠定了重要基礎,楊光義也因此在軍事領域嶄露頭角.

北宋時期發展:北宋建立後,楊光義繼續受到朝廷重用,官至保靜軍節度使.

人物評價:楊光義作為義社十兄弟之一,與趙匡胤關係密切,在其建立宋朝的過程中,應是提供了重要支援與助力,為北宋初期的軍事穩定和發展貢獻了力量。

石守信

早年經歷

出生與成長:石守信出生於公元928年,河南開封浚儀人。他自幼習武,練就了一身過人的武藝,為日後在軍事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入仕:後漢時期,石守信隸屬於樞密使郭威帳下。後周廣順初年,升任禁軍親衛都虞侯。顯德元年,石守信跟隨後周世宗柴榮征討北漢,在高平之戰中立功,此後多次升遷。顯德三年,隨柴榮徵南唐,任先鋒,屢立戰功,成為殿前司禁軍主力的指揮官。顯德六年,後周攻遼,石守信任陸路副都部署,又因功遷殿前都虞候,轉都指揮使、領洪州防禦使,同年六月接替趙匡胤任殿前都指揮使,柴榮駕崩後,出任義成軍節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揮使.

宋朝建立及發展

開國之功:顯德七年正月初,趙匡胤發動兵變時,石守信作為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長官,是內應之一,他部署將士等待策應,使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因此在宋朝建立後,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開國元勳之首,升任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並改兼歸德軍節度使.

平叛之績:建隆元年,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反宋,石守信為主帥率軍進討,擊敗李筠軍。同年九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造反,石守信又任南征軍主帥,攻佔揚州,平定淮南。此後,石守信升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等職.

杯酒釋兵權及後期經歷

自晦保身:建隆二年七月,趙匡胤解除宿將兵權,石守信改任天平軍節度使。建隆三年九月,石守信上表請求解除兵權。此後他專注於聚斂財富,積累了鉅額財富。太平興國二年,石守信拜中書令,行河南府尹,充西京留守。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親征滅北漢後攻遼,石守信督前軍,因高梁河之戰宋軍大敗,石守信被“責授崇信軍節度使兼中書令”,但不久又進封衛國公。太平興國七年,徙鎮陳州,仍守中書令.

晚年及去世

去世:太平興國九年六月,石守信逝世,終年五十七歲,追封威武郡王,賜諡“武烈”.

家族成員

祖父:石銳,累贈太保,兼侍中.

父親:石康,累贈太師,兼中書令.

長子:石保興,字光裔,本名保正,在對遼、西夏的戰爭中頗有功績,官至棣州、邢州、澶州防禦使.

次子:石保吉,娶宋太祖次女延慶公主,累官鎮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師還鎮.

李繼勳(916年-977年),出生於大名府元城,是北宋名將,宋太祖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之一。以下是其具體介紹:

早年經歷

後漢末年,李繼勳前往鄴都(大名府)投靠郭威。後周初年,擔任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

後周時期發展

高平之戰:顯德元年三月,參加高平之戰,因戰功升任殿前都虞,不久改任虎捷右廂都指揮使,並領永州防禦使.

南征之役:同年十月,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並領昭武軍節度使。柴榮征伐淮地時,李繼勳守禦懈怠致戰敗,被柴榮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