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屬於內陸乾旱氣候,植被和水源匱乏,陽光強烈,蒸發量大。

底層土壤中的鹽分透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

水分蒸發後留下大量的鹽分積累在表層難以溶解。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片鹽鹼地。

阿布買提州長視察完畢後,滿臉惋惜:“這麼一大片土地空著,真是讓人看著心疼。

我聽說有個叫江木的科學家,研發了一種能在鹽鹼地生長的水稻,這種水稻咱們這裡能種嗎?”州長提議道。

旁邊的官員紛紛點頭附和:“這個辦法可行。”

“我們這兒日照時間長,說不定種出來的水稻還更甜呢。”一人補充說。

“如果能把這片鹽鹼地變成良田,那對國家、對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另一名官員贊同道。

但也有人表達了擔憂:“不過種水稻需要很多水,水從哪兒來?”

阿布買提州長顯然對此有所考慮:“每年崑崙山雪化後流下來的水會經過塔里木盆地,大部分都浪費掉了。

我們可以挖渠,引這雪水灌溉,這樣就不用擔心水源問題了。”

剛才提出質疑的那個官員點了點頭:“確實是個好法子,但是雪水只在夏季有,只能種一季稻穀,有點划不來啊。”

儘管他沒有直接說出來,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不久後,一行人返回,地方媒體釋出了相關新聞。

這條原本普通的政務活動報道,因為“海水稻”這幾個字眼加上“盆地”、“荒漠”,很快被無數自媒體轉播,並引發了一系列批評聲音。

評論區熱鬧非凡。

“塔里木不就是沙漠麼?”

“其實沙漠是塔克拉瑪干,在塔里木的中心,周邊還是有一些綠洲的,那邊還能種棉花呢。”

“就算不是全沙也氣候惡劣吧。”

“沒錯,那兒一年也就100毫米以下的雨量,乾旱得很。”

“那塊地根本不適合種水稻!”

“荒灘和戈壁不適合建水利設施。”

“那邊都是坎兒井式的灌溉系統,要在地面修渠蒸發損失太大,不合適。”

“那些官員腦子進水了吧?”

“跟風搞專案,這不是他們的專長嘛。”

網上輿論愈發激烈。

州政府裡,阿布買提州長額頭上滿是汗珠,壓力巨大。

召來手下詢問意見,他說,“當時的確有過那個念頭,回來還問過專家。

但專家算了一下成本和回報比例後,我就放棄了。”

“環塔里木有1000多萬畝鹽鹼地,只有少部分適合改良種稻。”

“建渠道要投入幾十億人民幣,每年只收一季稻穀的話,收回成本遙遙無期。”

“真沒想到一次簡單的討論會引起那麼大的反響。

大家有什麼建議?”

官員們彼此交換了眼神,最後一致建議公開道歉,儘快平息民怨。

當天下午,一場新聞釋出會召開。

會上,阿布買提公開致歉:“由於本人缺乏全面瞭解……”

同時承諾不再推進該專案。

公眾對此表示認可,認為態度誠懇值得肯定。

事情稍稍平息之後,有關部門決定安排記者專訪江木教授。

“江教授恭喜您被評為農科院名譽院士。”農業日報編輯葉子說道。

江木微笑回應:“謝謝!”

葉子繼續:“實際上我應該感謝您抽空接受這次訪問。”

“關於海水稻的研發成果,對社會貢獻巨大。”

“不過並不是所有型別的鹽鹼環境都適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