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

傴僂黃髮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

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

如何一石餘,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於春,橡實誑飢腸。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這首詩是黃巢的好臣子皮日休寫的《橡媼嘆》,不過今年皮日休才剛剛出生。

但是這首詩描寫的場景卻已經在唐朝大地上真實上演著。

杜牧帶兵進入兗州之後,一路上暢通無阻,很多時候都是他的大軍還沒到,當地的寒門地主就帶領百姓殺了當地的官員和大戶開城投降。

問就一句話:金龍真人給俺們免糧,給俺一條活路,但是這些當官兒的不允許啊,如今他們要反了真人,我們自然要反了他們。

本來呢,黃巢在淄州又是招募流民又是免稅賦的,讓河南道的窮苦百姓終於看到了希望,但是沒想到的是朝廷和世家大族見不得人家好啊,硬是要把這一切徹底摧毀,好讓他們能夠繼續魚肉百姓。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以前小民們不敢反抗是因為沒有人撐腰,現在金龍真人的大軍已到,他們自然要殺官造反。

杜牧終於知道什麼叫民心所向。

本來按照黃巢的規劃,他這一路進入泰寧軍不過是為了打破敵人的部署,好把戰火引到外線,也沒指望他能取得什麼戰果。

但是沒想到的是,杜牧這一路進入兗州之後竟然比在淄州還輕鬆,不但沒有任何軍隊阻攔不說,還享受了一把“簞壺提漿以迎王師”的待遇。

杜牧的軍隊越走越多,規模越走越大,等到杜牧走到瑕丘城下的時候,自發跟隨的民眾數量竟然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之眾,可以說兗州境內的精壯幾乎傾巢而出,來幫他打瑕丘。

到了瑕丘城下,杜牧列好陣勢,擺出大炮,就試射了一炮,就聽得城門樓上一陣高喊,然後守城將領的人頭就被扔了下來,城門轟隆隆地開啟了。

杜牧害怕兗海觀察使李文悅跑掉,急令青州兵衝向牙城。

但是剛進城門就見牙城方向冒出黑煙,等到杜牧趕到,整個牙城已經燃起熊熊大火。

而泰寧軍的牙兵則在牙城門外排好隊伍,捧著李文悅的腦袋,等待杜牧的接收。

而這一切在泰寧軍各州縣紛紛上演,很多時候都是青州兵還沒到就有當地的民眾捧著縣太爺的腦袋來獻城了。

這就是黃巢在河南道境內搞了這麼多年經濟一體化的威力。

這麼說吧,朝廷和世家大族想在泰寧軍搞反攻倒算,幾乎是侵犯了所有人的利益,甚至包括基層官吏。

對於一個經濟上高度依賴淄青鎮的藩鎮來說,淄青鎮的興衰就關乎著泰寧軍的興衰。

在泰寧軍老百姓的眼裡給他們免賦稅的黃巢才是正統,那些世家大族才是反賊,所以他們毫不猶豫地用手中的刀叉進行了投票。

投票結果是,杜牧兵不血刃佔領泰寧軍。

兗海觀察使李文悅被他的牙兵殺死。

蘭陵蕭氏和琅琊王氏見機不妙逃往武寧軍,後來投奔淮南節度使,定居揚州。

剩餘族人和造反的世家大族被當地百姓搶掠一空,風評不好的殺了個乾淨,風評還算不錯的被杜牧收編押往淄州。

這一幕讓淄青鎮周邊的藩鎮毛骨悚然,原本躍躍欲試的動作瞬間停止,紛紛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