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親生子乃是自古以來人們所遵循的倫理道德、人之常情!”

一名迂腐書生皺著眉頭,滿臉狐疑地念叨著,對於王陽明的行為實在是感到難以理解,

“這王陽明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竟然絲毫不顧及自己雙親的感受,難道他就忍心看著自己的家族後繼無人,香火斷絕嗎?”

“真是大不孝啊!”

這位書生越說越是氣憤,彷彿王陽明的所作所為已經觸碰到了道德的底線,

“再者說了,‘食色性也’這句話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真理!”

“天下間又有哪個正常男子能夠不被美色所吸引呢?”

“你王陽明又能與其他男人有何不同之處?”

“莫不是在這裡故作清高,惺惺作態罷了!哼!”

書生一邊搖頭晃腦,一邊用手指著天幕上王陽明,嘴裡還不停地數落著,

很明顯,這名書生根本就不相信在這個世上會存在不好色的男人,

在他看來,王陽明所謂的清心寡慾不過是一種偽裝而已,

想到這裡,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對著王陽明便是一通破口大罵:

“你個不知好歹的傢伙,假正經什麼呀!明明就是個好色之徒,卻還要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來欺騙眾人……”

那名書生不知道,他這樣的虛偽之人才是被人唾棄的存在……

………………

【十八歲時,他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

【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他十分高興】

【這簡直是我的天命所在】

【但親自實踐了“格物致知”之後,王陽明卻十分失望】

【他對這個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兩次科舉失利後,狀元父親怕他就此頹廢,於是趕緊安慰王陽明】

【王陽明對此事卻並不在意】

【他說,你們以考不中為恥辱,我卻以為考不中懊惱為恥辱】

【一番話直接將王陽明的心境直接顯露】

【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有一套自己的理論】

………………

“科舉考試考三五十年都考不中的比比皆是,才兩次沒考中就安慰上了?”

參加科舉考試者眾多,但能夠金榜題名、魚躍龍門之人卻是鳳毛麟角,

許多人花費了三五十年的光陰埋頭苦讀,歷經無數次的考場失意,最終依然未能高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而如今僅僅只是經歷了兩次落榜,竟然就需要他人來寬慰安撫?

這讓范進心裡覺得格外彆扭,

要知道,他本人也是經過漫長歲月的艱辛努力方才得以考中舉人,

之後更是又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一路過關斬將,才終於成功考取進士,

對他而言,這樣的歷程再平常不過了,

而且還有人即便傾盡畢生之力去追逐功名,到頭來也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僅僅兩次沒有考中罷了,實在沒必要因此而妄自菲薄、心生自卑,

然而轉念一想,王陽明的爹之所以會出言安慰,想必也是有原因的,

畢竟自己乃是堂堂正正的狀元郎,可自己的兒子卻連續兩次名落孫山,

若是碰上那些生性執拗、愛鑽牛角尖的天才,說不定早就鬱鬱寡歡,甚至陷入深度抑鬱之中難以自拔了,

想當年,他自己屢次遭受科舉失利之時,

每次面對家中親人以及鄰里鄉親那或同情、或質疑的目光,心中總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愧疚和深深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