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領笑著反問:“要不是陛下召見,我為何會如此乖乖聽話?”

兩人你推我搡,嬉笑打趣,隨後在夜幕中同乘馬車前往咸陽宮。抵達後,二人進入御書房覲見秦始皇。

嬴政正在認真檢視天下地圖,心情煩躁時總是盯著看。聽到聲響回神:“陳卿到了啊。”

簡單的寒暄過後,嬴政指著輿圖:“箕氏、扶桑、東胡、匈奴、月氏、西羌和南越。你認為需要多久可以平定四方異族?”

陳卿思索片刻答道:“說早也不遠,二十年左右夠了。”

“居然還要二十年?” 嬴政皺眉。

“開拓疆土不難,但收攬人心甚難。如只要他們表面上臣服大秦,時間自然更快些。” 陳卿堅定答道。

嬴政露出滿意表情,接著詢問起二百兵馬攻克箕國之事。陳卿表示僅需二十名士卒足矣。他解釋到:

“以印信詔書為證,兩位使者攜數百年的赫赫國威前去交涉,必定無往不利。”

嬴政聽後欣然點頭,稱讚陳卿的勇氣和謀略。御書房門外,趙崇聽得連連搖頭,但這話似乎逗樂了始皇帝,顯然他的心意已被打動。

“沒有隨行的兵馬,可以借蠻族之力;無須糧草補給,自有外族樂意進貢。” ** 平靜地說。

“像月氏、箕氏、東胡這類邊遠部族,恩威並用,定然願意為大秦衝鋒陷陣,即便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

“此乃以夷制夷之策。” 嬴政臉上泛起一絲欣喜:“國威如利劍,這以夷制夷果然妙哉!”

“陳公,此等良策……莫非也是從後世學來的?”

** 笑著點頭,心中想的是與強漢相類比的歷史經驗。現成的範例為什麼不用?

漢代使臣便是稱霸之道的完美藍本,就算是遠方來客也不得不拜倒稱臣。班超在鄯善以寡擊眾,重創匈奴使節團;傅介子殺樓蘭王留下千古名言;陳湯則更是假傳詔書斬殺了郅支單于,留下了震撼古今的話語。

相比之下,** 的舉措似乎顯得微不足道。

幸好有始皇帝在位,他也擁有同樣的雄才大略,對**的行為心滿意足。

嬴政沉思片刻後問道:“陳公,你提到的馬爾薩斯陷阱究竟是何物?”

他深知對方會如此解釋,“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句詩引出問題的本質。

“陛下可知,農民辛勤勞動為何依然飢腸轆轆、餓死路邊?”

嬴政面色變化不定,以為這是批評賦稅和徭役太重。

** 隨即闡述:“設想一農民,從15歲開始到40歲去世,在他最能勞作的二十年間需要照顧父母養育孩子,最終因積年勞累生病失去勞動力。”

贏政長舒一口氣:“確實。可是父子親情、君臣之義應如何維持,不敬不孝的人與禽獸無異。”

** 補充說:“正因要保障老年生活無憂,所以需多子多福。”

“但每個生育週期只有一胎,理論上終老時能育子女二十人,而家中人丁多了,並不代表地多糧多。”

嬴政深感其意:“所以朕要開疆拓土來供養更多的子民!”

** 讚許地點了頭,“不僅如此,領土擴張帶來的管理難題也隨之增長。”

“偏遠地區政令傳遞不易,耗資甚巨。因此修路是必須的選擇。”

** 說,“只有道路完善、農田增產且人民不斷移往新開發的土地,這樣社稷才日益興盛,縱然萬里亦能政通人和。”

贏政若有所思,但他希望更快的方法實現宏圖偉業。“現在我們面臨的就是這種無形大手調控的問題:野兔多則猛獸增加,野兔減少後猛獸也飢餓而亡,最終平衡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