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術與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懷瑾放下茶杯,目光灼灼地看向秦羽。
“在下也一直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頗有困惑,今日聽兄臺一席話,茅塞頓開,卻也生出些許不同的看法,不知能否與兄臺探討一二?”
秦羽做了個“請”的手勢:
“兄臺請講。”
李懷瑾沉吟片刻,緩緩說道:
“在下以為,這句話的核心在於一個‘度’字。統治者既不能完全愚民,也不能事事都讓百姓知曉,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掌握分寸。就好比這茶水,過濃則苦,過淡則無味,只有濃淡適宜,才能品出最佳滋味。”
秦羽聽罷,微微一笑:
“兄臺的比喻甚妙,但在下卻認為,‘導’比‘度’更重要。統治者應該引導百姓走向正道,而不是簡單地控制資訊。就好比這流水,堵塞則氾濫,疏導則成渠,只有引導得當,才能造福一方。”
李懷瑾眉頭微皺:
“引導?百姓愚昧,容易被煽動,若不控制資訊,豈不亂了套?”
“亂套?”
秦羽反問道。
“真相有時或許殘酷,但隱瞞真相,只會讓百姓更加惶恐不安。只有讓百姓瞭解真相,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才能讓他們真正地安居樂業。”
李懷瑾的觀點更傾向於維護統治者的權威,他認為百姓容易被煽動。
只有控制資訊才能維護社會穩定。
他甚至舉出了一些歷史上的例子,說明百姓一旦得知真相,就會引發動亂。
“李兄適才所言,固然有理,卻也未免有些過於保守。在下以為,治理國家,當以富民強國為首要目標。不知李兄以為,如何才能真正讓國家富強?”
秦羽問道,目光灼灼地盯著李懷瑾,似乎想看穿他的內心。
李懷瑾呷了一口茶,沉吟片刻,說道:
“儒家之道,講究仁義禮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人人恪守本分,各安其位,國家自然安定繁榮。聖人教誨,便是治國之根本。”
“道?李兄所言,未免太過空泛。”
秦羽搖了搖頭。
“道是虛無縹緲的,如何能化為實實在在的國力?在下以為,強國之本,在於‘術’。發展農業、興修水利、改進工藝,這些才是讓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百姓富足了,國家自然也就強大了。”
“術固然重要,但若無‘道’的引導,便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李懷瑾反駁道。
“唯有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才能讓百姓明辨是非,知道何為忠孝節義,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
秦羽笑了笑:
“李兄,你所說的這些,不過是統治者用來教化百姓的工具罷了。真正的強國之道,在於發展技術,在於提高生產力。只有讓百姓吃飽穿暖,才能讓他們有精力去學習所謂的‘道’。試想,一個飢腸轆轆的人,又怎會去關心仁義道德?”
“技術固然能帶來一時之利,但若無‘道’的約束,便會如脫韁野馬,最終走向毀滅。”
李懷瑾堅持己見。
“歷史上,多少國家因為技術發達而走向窮兵黷武,最終自取滅亡?唯有以‘道’為本,才能讓技術真正造福百姓。”
“李兄此言差矣。”
秦羽反駁道。
“技術本身並無善惡,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就好比一把刀,可以用來切菜做飯,也可以用來殺人越貨。技術的進步,可以帶來更先進的武器,也可以帶來更便捷的生活。關鍵在於統治者如何引導,如何運用。”
秦羽又強調百姓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他認為只有讓百姓瞭解真相。
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