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趙兩國於戰場上交鋒之際,秦軍就已經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傷亡。

而後,白起運用地形優勢,成功引誘趙軍踏入包圍圈,並切斷了他們的補給線路。如此佈局,目的便是將趙軍團團圍困,直至無力抵抗。

在此期間,趙軍展現出了剛烈的性格,他們一次又一次發起突圍行動。

面對趙軍的拼死衝擊,秦軍雖然憑藉堅固的防線抵擋住了大部分攻勢,但自身亦承受了相當程度的損失。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秦軍適時調整戰略。

他們在包圍圈上方點燃篝火做飯,陣陣飯菜香氣飄入被圍的趙軍陣營之中。

這種心理戰術極大刺激了飢餓難耐的趙軍士兵,起初的幾次突圍,趙軍尚能給秦軍帶來一些創傷。可到了後期,由於長時間缺乏食物供應,原本善戰的趙軍士兵餓得面容憔悴、身體虛弱,戰鬥力急劇下降。

最終,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之下,趙軍不得不選擇放下武器,向秦軍投降。

然而,白起卻並未就此罷休,他下令坑殺了大部分降卒。

在白起看來,透過這一手段,可以給予趙國致命一擊,從而一舉蕩滅趙國。

就在此時,遠在咸陽的範睢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楚國一直在等待時機進攻,眼下秦國經過這場大戰,國力已然受損,如果楚國趁虛而入,恐怕難以招架。

當昭襄王聽聞範睢的諫言之後,心中不禁開始顧慮起來。

然而,他所擔憂的可遠不止於此。

於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昭襄王決定與趙國展開談判,並要求趙國割讓領土以求和平。

這場和談結束後,趙國內部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以大臣虞卿為首的反秦派人士態度異常堅決,強烈反對向秦國割地求和。

不僅如此,這群人還另闢蹊徑,打算將原本要割讓給秦國的土地拱手獻給其他諸侯國,企圖再度聯合各國共同抗衡秦國。

訊息傳到昭襄王耳中,他頓時火冒三丈。

他萬萬沒有想到,趙王竟敢如此出爾反爾!盛怒之下,昭襄王毫不猶豫下達了再次出兵的命令。

就這樣,邯鄲之戰轟然爆發。

而在當時的秦國朝堂之上,幾乎所有的大臣們都一致認為,其他諸侯國絕對不會出手援助趙國。

畢竟,面對如日中天的大秦,誰又敢貿然捲入這場生死較量。

然而,就在趙國面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趙王丹派遣廉頗率領趙軍奮起抵禦強敵。

一時間,整個趙國上下齊心協力,人人皆奮勇當先,個個都勇往直前。面對如此趙軍,秦軍的進攻顯得極為艱難,戰局對他們愈發不利。

時間來到公元前 258 年,秦昭襄王眼見戰況膠著不下,當機立斷又派出十萬精銳大軍前去增援王陵。

得到增援後的王陵再次對邯鄲發起了更為猛烈的攻擊,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未能攻克這座堅城,反倒折損了四萬秦軍士卒。

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尤其是白起坑殺趙軍降卒的行為,更是令所有趙人心生恐懼和憤怒。

在這種情況下,趙人們認為哪怕選擇投降,最終也難逃一死,既然橫豎都是個死,那還不如豁出性命去拼死抗爭到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上著名的 “毛遂自薦” 以及 “信陵君竊符救趙” 的典故應運而生。

而經過一番激烈鏖戰之後,秦軍終遭遇慘敗,傷亡慘重。

聽完秦臻的這番講述,蒙驁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遙想當年那邯鄲之戰,秦國確實輸得很徹底。

當晚,夜幕籠罩大地,蒙驁率領大軍選定了一處地點下令安營紮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