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七年(1548 年),這一年,京城的歲月依舊在困苦與動盪中緩緩流淌。我阿福,這個在京城街頭巷尾輾轉求生的老乞丐,每日穿梭於大街小巷,見證著世間的苦難與滄桑。這一年,俺答又一次興兵來擾的訊息,如陰霾般籠罩著每一個人的心頭,也徹底改變了我原本就艱難的乞討生活。

年初,我像往常一樣,在城門口那棵老槐樹下,與幾個老乞丐夥伴聚在一起曬太陽、閒聊。大家正為了今兒在哪兒能討到一口吃食而發愁,這時,一個路人匆匆路過,嘴裡大聲說著:“不得了啦,俺答又帶著他的人馬往南邊殺過來了!”我們幾個一聽,頓時都愣住了,臉上的愁容更濃了幾分。

我對俺答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些可怕的傳聞裡。後來,我從一些識字的人口中,以及《明史紀事本末》這部詳細記載明朝重要事件的典籍裡,瞭解到更多關於俺答的事情。俺答是蒙古韃靼部首領,自他崛起後,勢力日益壯大,野心也愈發膨脹。《明史·韃靼傳》中記載,俺答“控弦之士十餘萬”,其部落兵強馬壯,對明朝邊境的富饒之地覬覦已久。多年來,他不斷侵擾明朝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邊境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隨著俺答的侵擾日益頻繁,邊境局勢愈發緊張。朝廷為了抵禦俺答,調派了大量軍隊前往邊境。《明實錄·世宗實錄》詳細記錄了朝廷在這一時期的軍事部署和應對措施。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朝廷為了應對俺答的威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這一系列舉措卻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軍隊的糧草需要百姓供應,各種賦稅不斷增加。就像《國榷》中所描述的那樣,百姓們“賦稅日增,民不堪命”。在這樣的情況下,物價飛漲,米價、麵價高得離譜,普通百姓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持,更別說施捨給我們這些乞丐了。

有一天,我在街邊遇到一位從邊境逃來的大叔。他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我把自己好不容易討來的半個窩頭遞給他,他顫抖著雙手接過,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後,他深深地嘆了口氣,開始向我講述他的遭遇。

“俺們村子就在邊境附近,原本是個寧靜祥和的地方,大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俺答的騎兵一來,一切都變了。他們就像一群餓狼,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村子裡的房子被他們一把火燒光,糧食和牲畜也被洗劫一空。俺的老伴兒,為了保護家裡僅有的一點糧食,被他們殘忍地殺害了。兒子被他們抓去當了苦力,至今生死不明。俺實在是走投無路,只能一路逃到這裡。”大叔說著,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聲音也哽咽了。

我聽著大叔的講述,心中充滿了憤怒和同情。對俺答的恨意又多了幾分,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回想起《明史紀事本末》中對俺答侵擾邊境的記載,那些血腥的場景彷彿就在眼前。百姓們在戰火中流離失所,家園被毀,親人離散,這一切都是俺答的暴行所致。

因為俺答的侵擾,京城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糟糕。我和其他乞丐兄弟們每天能討到的食物越來越少,常常餓得頭暈眼花。有一次,我在一家飯館門口守了很久,終於等到一位客人出來。我趕緊跑過去,滿臉堆笑地說:“老爺,您行行好,給點剩飯吧,我都快餓死了。”那老爺看了我一眼,不耐煩地說:“現在大家都不容易,我哪有剩飯給你。你不知道俺答又來侵擾了嗎?朝廷打仗需要很多錢,我們這些做生意的也不好過,哪有閒錢管你。”說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我無奈地嘆了口氣,心裡想著,這日子實在沒法過了。聽人說南方還比較安穩,沒有受到俺答的侵擾,說不定去那兒能討到點吃的。於是,我決定往南去討飯。

我收拾了一下自己的破包袱,裡面裝著我僅有的幾件破衣服和一個討飯的碗,就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