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中國的局勢依舊處於動盪與變革之中。北伐戰爭雖已取得了重大勝利,北洋軍閥的統治基本被推翻,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關內的大部分地區,但實際上,各方勢力依然錯綜複雜,暗流湧動。

在北方,奉系軍閥張作霖依舊掌控著東北三省,那是一片廣袤且資源豐富的土地,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重要的戰略地位。張作霖在日本的步步緊逼下,艱難地維持著自己的統治,既不想完全被日本操控,又要應對關內國民政府帶來的壓力,處境頗為尷尬。而國民政府這邊,蔣介石一心想要實現全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將東北納入囊中成為了關鍵一步,為此,各方之間展開了諸多明裡暗裡的博弈。

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戊辰年,張學良秉持大義,順應時勢,力促東北易幟之舉,使東北三省歸服於國民政府,此乃結束分裂、走向統一之重要里程碑,於國之穩定、民族之團結意義非凡,為後世所銘記也。”可見,張學良主導的東北易幟,在那樣複雜的局勢下,就如同黑暗中亮起的一盞明燈,給渴望統一的國人帶來了希望,也讓中國向著完整統一的道路邁進了一大步。

李然,時年二十出頭,是張學良身邊的一名年輕副官,性格機敏且忠誠,出身於東北的一個普通軍人家庭。從小就對軍人的生活充滿嚮往,長大後憑藉著自身的機靈和果敢,進入了奉軍,又因表現出色,被張學良看中,調到身邊擔任副官。他對張學良忠心耿耿,也深知張學良肩負的使命以及東北面臨的複雜局勢,一心想輔佐張學良做出對東北、對國家有利的決策。

年初,李然跟隨張學良在瀋陽的大帥府內忙碌著各種事務。大帥府裡時常有各方人士進進出出,有奉系內部的將領商討軍事部署,有日本方面的代表前來試探口風,也有國民政府派來的使者傳遞統一的意願,氣氛緊張又微妙。

李然每日都要協助張學良整理檔案、安排會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將各種訊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張學良。在一次與奉系將領們的會議上,大家對於東北未來的走向產生了激烈的爭論。

“少帥,咱可不能輕易就向那國民政府低頭啊,咱在東北經營這麼多年,憑啥要聽他們的?”一位老將滿臉不服氣地說道。

張學良眉頭緊皺,緩緩說道:“如今的局勢大家也都看到了,北伐軍勢如破竹,關內基本已歸國民政府統轄,咱們東北若一直這樣孤立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李然在一旁聽著,心裡明白張學良的難處,既不想讓東北陷入戰亂,又要權衡各方利益,尋找一個最合適的出路。

會後,李然對張學良說:“少帥,不管您做什麼決定,我都跟著您,只是這事兒確實棘手,得好好斟酌斟酌。”

張學良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知道,現在每一步都得慎之又慎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方面對東北的干涉愈發變本加厲。他們不斷向張作霖施壓,要求獲得更多在東北的特權,比如擴大鐵路修築權、增加駐軍等,妄圖將東北徹底變成他們的殖民地。張作霖雖對日本的野心有所抵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日本的圈套,處境艱難。

有一回,日本公使又來到大帥府,趾高氣昂地對張作霖提出無理要求,言語間滿是威脅之意。張作霖氣得臉色鐵青,但又不好當場發作,只能敷衍著應對。

李然在一旁看著,心中憤恨不已,待日本公使走後,他對張學良說:“少帥,這些小鬼子太欺負人了,咱不能再任由他們這麼張狂下去了呀。”

張學良面色凝重:“我又何嘗不知,只是現在咱們還得從長計議,不能輕舉妄動。”

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在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燬,張作霖身受重傷,不久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