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2章 年 清末新政開始推行(第1/3頁)
章節報錯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那時的中國恰似久病纏身的老者,歷經八國聯軍侵華重創與《辛丑條約》沉重枷鎖束縛後,正於黑暗中艱難摸索前行之路。國家財政千瘡百孔,鉅額賠款似無底黑洞,不斷吞噬本就微薄財力,清政府只得拼命搜刮百姓賦稅,民間怨聲載道,百姓生活水深火熱。即便如此,清政府意識到若不變革,王朝統治恐難以為繼,於是在內外交困壓力下,清末新政開始推行,涉及軍事、教育、經濟、政治等諸多方面,朝廷想借此挽救搖搖欲墜統治,給國家帶來生機,然而守舊勢力阻撓、資金匱乏、人才短缺等問題如重重山巒,橫亙在新政推行道路上,舉步維艱。
《光緒朝清末新政紀要》記載:“二十八年,朝廷頒令推行新政,欲興學堂以啟民智,練新軍而強國防,振工商盼富國勢,改官制求治清明。然諸事施行之際,守舊者多有非議,且物力維艱,銀錢難籌,賢才難覓,新政之效未顯,唯見朝野上下於變革之途艱難輾轉,或望其成,或阻其行,國之命運,仍懸於一線矣。”從這段文獻資料能清晰看出新政推行不易,各方矛盾與困難交織,新政雖有美好願景,可現實讓它在荊棘叢中艱難生長,整個國家也在變革旋渦裡徘徊不定,不知能否藉此走出困境。
葛明,性格頗為機靈且帶著幾分圓滑,深知在複雜多變世道里,想做成事光靠蠻勁不行,得審時度勢、見機行事。為人也算善良,心裡希望國家變好,只是行事時偶爾會為達目的耍些小聰明。葛明原本在京城一個小衙門裡當差,做文書工作,平日裡負責抄抄寫寫、整理公文件案,雖官職不大,卻能接觸不少朝廷訊息,對新政推行情況也有所耳聞,有著自己一番想法。
初春時節,衙門裡氣氛因新政推行變得不一樣,上司們時常聚一起討論如何響應新政、落實上頭交代任務。葛明聽著談話,心裡琢磨這是出人頭地好機會,要是自己能在新政推行中做出成績,往後日子就好過了。
有一天,上司把葛明叫到跟前,說上頭要求衙門整理一份關於本地推行新式學堂可行性報告,讓葛明去收集相關資料,走訪有見識的人打聽情況。葛明趕忙應下,覺得這是表現自己好機會呀。
葛明先去京城幾所傳統私塾,想看看情況,瞭解改成新式學堂會面臨哪些問題。在私塾裡,見到老夫子們,一說起要改成新式學堂,老夫子們大多搖頭反對,覺得老祖宗傳下來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統,學洋學問會把孩子帶偏了。葛明陪著笑臉,耐心聽他們意見,心裡卻想著,這些老夫子真是頑固,這都啥時候了,還守著老一套不放呢。
不過葛明嘴上可沒這麼說,還是客客氣氣地和老夫子們探討,問他們為啥覺得新式學堂不好呀,新式學堂裡能教孩子們算術、地理這些實用知識呢,說不定以後能有大用處。老夫子們就說,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四書五經才是安身立命根本,那些洋玩意兒學了也沒啥用,還會忘了祖宗根本。葛明聽了,心裡暗歎,這觀念要改可太難了呀。
從私塾出來後,葛明又去拜訪了幾位曾出過洋的先生,想聽聽他們對新式學堂的看法。這些先生倒是很支援辦新式學堂,他們跟葛明講,國外的學堂裡,孩子們能學到各種科學知識,還能培養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可不像咱們現在,光會背死書。葛明聽著覺得挺有道理,就把這些話都記了下來,想著寫報告的時候能用上。
在收集資料過程中,葛明還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資金問題。辦新式學堂得有場地、得請新的老師,還得買各種教學器具,這些都得花錢呀,可衙門裡也沒多少經費能撥出來用在這上面。葛明就想著,能不能找些富商鄉紳們捐點錢呢。
於是,葛明開始四處打聽哪些富商比較熱心公益,願意為教育出份力。還真讓他找到了一位姓王的富商,這位王富商平日裡就挺關心國事,也覺得國家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