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清朝光緒四年,彼時的中國正處於艱難的轉型時期。國內在歷經了一系列內憂外患的衝擊後,傳統經濟結構遭受重創,西方列強憑藉著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特權,大肆傾銷商品,使得本土的手工業等行業日益凋敝。同時,洋務運動雖已開展了數年,但在工業發展方面仍面臨諸多困境,諸如資金短缺、技術依賴外國、能源供應不足等問題。而煤炭作為重要的工業能源,國內大多依賴進口或是傳統的土法開採,產量低且質量參差不齊,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工業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平礦務局應運而生,它承載著眾多有識之士富國圖強的期望,試圖透過採用近代化的採煤技術與管理模式,打破困境,為中國的工業發展提供穩定且高質量的煤炭資源,進而在自強求富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據《光緒朝開平礦務局創辦紀要》記載:“四年,開平礦務局於直隸唐山一帶擇址而建,集官商之力,籌資購械,聘洋技師,欲大興採煤之業。其創辦之意義,非獨在產煤以供內需,亦在開近代礦業之先河,引西式管理、技術入吾國礦業,育本土之才,且有望減吾國對外煤之依賴,利國利民,雖初創之時,諸事繁雜,困難重重,然眾人皆懷壯志,期其成吾國實業之柱石也。”從這段文獻資料中,不難看出開平礦務局創辦時的雄心壯志以及所面臨的諸多不易,可即便如此,它依然如黑暗中的一束曙光,給當時的中國工業發展帶來了希望。

阿才,是個性格開朗又機靈的年輕人,腦子轉得特別快,總能想出一些新奇的點子,而且為人熱情,跟誰都能聊得來,在人群中很是受歡迎。不過,他也有點小毛病,就是做事有時候會缺乏耐心,一旦遇到需要長時間鑽研、打磨的事兒,就容易半途而廢,沒了最初的那股勁頭。阿才本是唐山附近村子裡的一個普通青年,平日裡跟著村裡的長輩們在田間地頭勞作,偶爾也會去附近的山上撿些零散的煤炭,拿去集市上換點小錢補貼家用。開平礦務局要在這一帶創辦的訊息傳來後,阿才那顆不安分的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覺得這是個改變命運、見識大世面的好機會,便毫不猶豫地跑去應聘,從此與開平礦務局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啟了這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一年。

這一年初春,阿才早早地來到了開平礦務局的招工處,那裡已經圍聚了不少像他一樣前來應聘的年輕人,大家都懷揣著對新生活的期待,嘰嘰喳喳地議論著。阿才湊過去一聽,有人說這礦務局可是大買賣,要是能進去幹活,以後肯定不愁吃穿;也有人擔憂,畢竟是新式的礦場,不知道都要幹些啥,自己能不能勝任呢。

阿才心裡雖然也有點打鼓,但還是自信滿滿地排著隊,輪到他面試的時候,管事的看著他身板還算結實,人也機靈,便問了他幾個簡單的問題,阿才都對答如流,就這樣,他順利地成為了開平礦務局的一名礦工。

剛進入礦務局,阿才就被眼前的景象給震撼到了。那高大的井架、嶄新的採煤機器,還有來來往往忙碌的工人和洋技師,一切都顯得那麼新奇又充滿活力。阿才被分配到了井下采煤的隊伍中,跟著老師傅們學習如何操作那些採煤工具,如何辨別煤層的好壞。

剛開始的時候,阿才覺得挺有意思的,每天都幹勁十足。可沒過幾天,他就發現這井下采煤的活兒可不像他想象的那麼輕鬆。井下又黑又悶,空氣裡瀰漫著煤粉,讓人呼吸都有些困難,而且採煤的過程中還得時刻小心頭頂上的煤層會不會掉落,一不小心就有危險。

有一回,阿才正跟著大夥一起採煤呢,突然聽到一陣“嘎吱嘎吱”的聲音,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一聽,大喊一聲:“不好,要塌方了,快跑!”阿才嚇得心都快跳出來了,扔下手裡的工具,跟著大家拼命往井口跑去。等跑到安全的地方,他才發現自己的腿都軟了,臉上黑乎乎的,全是煤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