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天下看似承平日久,然在那平靜的表象之下,暗潮湧動,諸多矛盾如即將噴發的火山,蓄勢待發。朝堂之上,官員們忙著應對繁雜的政務,或為邊境之事憂心,或為各地民生奏報而費神;市井之間,百姓們在看似尋常的日子裡,卻也受著各種盤剝與壓迫,苦不堪言,而這一切的壓抑,終在福建之地,因一人而爆發,燃起了那名為鄧茂七起義的燎原之火。

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沙縣佃人鄧茂七,素無賴,既為甲長,益以氣役屬鄉民。其俗佃人之田者,歲還租外,例饋田主雞豚,名曰冬牲。茂七倡其黨令毋饋,而田主自往取之,不許,遂嗾其徒毆田主。”寥寥數語,便道出了這場起義的導火索,那鄧茂七本就是個血性之人,又怎堪忍受這長久以來的不公,一怒之下,便要與這世道的不公抗爭到底。

且說在福建沙縣的一個小村莊裡,住著一位名叫林福的老獵戶,年逾五十,身子骨卻依舊硬朗。他自小在這山林間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好本領,靠著打獵的收穫,勉強維持著一家老小的生計。他為人忠厚老實,在村裡頗受敬重,平日裡除了進山打獵,便是與鄰里鄉親嘮嘮家常,對這世間的諸多不平之事,雖心有憤慨,卻也無奈,只盼著能守著家人,安穩度日。

這日,林福如往常一般,天還未亮便背起獵弓,帶上乾糧,準備進山打獵。臨行前,妻子張氏憂心忡忡地叮囑道:“當家的,你且小心些,聽聞最近外面不太平,那些個地主老爺們又在變著法兒地收租,村裡好些人家都快揭不開鍋了,你可得早去早回呀。”

林福嘆了口氣,拍了拍妻子的手,安慰道:“放心吧,娘子,我心裡有數。咱這窮苦日子過了這麼多年,啥風浪沒見過,只盼著上頭能有人管管這事兒,讓咱老百姓能喘口氣啊。”

說罷,便轉身踏入了那晨霧瀰漫的山林之中。山林裡靜謐得很,只有林福踩在落葉上發出的沙沙聲,他眼神銳利,如同那覓食的老鵰,不放過任何一絲獵物的蹤跡。

晌午時分,林福獵得了幾隻野兔和一隻山雞,正準備往回走,卻在下山的途中,聽到了一陣喧鬧聲。他心中好奇,便悄悄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躲在一叢灌木後觀望。只見一群佃農正圍聚在一起,神色激動,其中一個身材魁梧、滿臉絡腮鬍子的漢子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揮舞著手臂,大聲說道:“鄉親們,咱這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交了租子,還得給地主們送那勞什子冬牲,如今這日子是越過越難,大家說說,這能忍嗎?”

底下的佃農們紛紛響應:“不能忍!茂七哥,你說咋辦吧,我們都聽你的!”

林福心中一動,原來這站在石頭上的漢子便是鄧茂七啊,他早就聽聞此人性格豪爽,頗有些俠義心腸,如今看來,是要為大家夥兒出頭了。

鄧茂七見狀,提高了聲音喊道:“那咱就從今日起,不再給他們送冬牲,他們要是敢來搶,咱就跟他們拼了!”

眾人齊聲高呼,那聲音在山谷間迴盪,透著一股決絕與憤怒。林福看著這一幕,心中既激動又有些擔憂,激動的是終於有人敢站出來反抗這不公,擔憂的是這畢竟是與地主官府作對,往後怕是要惹來大麻煩。

回到村裡後,林福把所見所聞告訴了妻子和鄰里,眾人聽了,也是議論紛紛。

有的老人搖頭嘆息道:“這茂七啊,是條漢子,可這事兒鬧大了,朝廷可不會放過他呀,咱這村子怕是要遭牽連咯。”

年輕後生們卻摩拳擦掌道:“怕什麼,反正這日子也過不下去了,倒不如跟著茂七哥,拼出個活路來!”

林福沒有言語,他心中明白,這亂世之中,想要安穩是越發難了,只是這一步邁出,便再無回頭之路。

而鄧茂七這邊,自那日號召大家拒交冬牲後,便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