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年 孝宗即位初施新政(第1/4頁)
章節報錯
弘治元年,大明的江山在歷經了前朝的風雨變幻後,迎來了新的曙光。京城之中,大街小巷瀰漫著一種既期待又忐忑的氛圍。百姓們在街頭巷尾交頭接耳,談論著新君即位可能帶來的變化,那話語裡滿是對安穩日子的渴望。達官顯貴們則或心懷期許,或暗自揣度,各自盤算著在這新朝局中如何立足,朝堂之上更是籠罩著一層凝重又充滿希望的氣息。
據《明史·孝宗本紀》記載:“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諱佑樘,憲宗第三子也。即位之初,銳意圖治,釐正諸弊,詔天下舉異才,罷黜諸佞幸之臣,汰冗官,停齋醮,慎刑獄,廣開言路,一時朝政清明,中外翕然稱治。”寥寥數語,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大明前行的道路,也讓天下人看到了這位新君想要一掃前朝積弊、開創盛世的決心,由此,一段波瀾壯闊的新政故事,在這歷史的舞臺上緩緩拉開了帷幕。
在京城,有一位名叫蘇景明的年輕御史,年方三十出頭,生得面容清俊,身姿挺拔,一襲青袍穿在身,透著一股文人的儒雅與剛正之氣。他自幼飽讀詩書,心懷報國之志,憑藉著自己的才學與清正的品性,踏入了這御史的行列。蘇景明一直期盼著能有機會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貢獻力量,如今孝宗即位,初施新政,他感覺自己施展抱負的時刻終於來臨了,心中滿是激動與幹勁。
新君即位不久,便下詔令天下舉異才,蘇景明聽聞後,心中暗自欣喜。他深知人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若能選拔出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入朝為官,那新政的推行必能事半功倍。這日,他在御史臺與幾位同僚商議此事。
一位年長的御史撫著鬍鬚,緩緩說道:“此次舉異才,乃是陛下的英明之舉啊,只是這天下之大,如何才能確保選出的皆是可用之才,而非那徒有虛名之輩呢?”蘇景明沉思片刻,說道:“前輩,依晚輩之見,可令各地官員嚴格考察舉薦之人的學識、品行,再由朝廷統一進行策試,擇優錄用,如此一來,或可篩選出真正的賢才。”眾人聽了,皆點頭稱是,覺得此計頗為妥當。
然而,詔令雖下,推行起來卻並非一帆風順。有些地方官員為了私利,舉薦自己的親信或是那些善於阿諛奉承之人,全然不顧其是否真有才能。蘇景明在巡查各地舉薦情況時,便發現了諸多問題。
有一回,他來到了一處州縣,那當地的知州舉薦了一位名叫王福的人,稱其才華橫溢,精通經史。蘇景明便親自去考察此人,只見那王福雖能說會道,可一細問學問,卻支支吾吾,漏洞百出。蘇景明心中惱怒,質問那知州道:“大人,你這般舉薦之人,如何稱得上是異才?莫不是收了好處,故意為之?”那知州嚇得臉色蒼白,趕忙跪地求饒,說道:“蘇大人,下官一時糊塗,受了那王福的矇蔽,還望大人恕罪啊。”蘇景明冷哼一聲,說道:“你身為地方官員,肩負著為朝廷選拔人才的重任,卻如此敷衍了事,實在是辜負了陛下的信任,此次便記下你這過錯,若再有下次,定不輕饒。”
罷黜諸佞幸之臣亦是新政中的重要一環。前朝留下的一些佞幸之輩,平日裡仗著皇帝的寵信,在朝堂上胡作非為,結黨營私,弄得朝堂烏煙瘴氣。孝宗決意要將這些人清除出去,還朝堂一片清明。
蘇景明早就對這些佞幸之臣深惡痛絕,聽聞要罷黜他們,自是積極參與其中。有一位名叫李貴的宦官,在前朝時頗得寵信,經常利用權勢插手朝廷事務,收受賄賂。蘇景明收集了諸多他的罪證,便向朝廷上書彈劾。
可這李貴也不是好惹的,他在宮中經營多年,黨羽眾多,得知蘇景明彈劾他後,便暗中指使手下人散播謠言,說蘇景明是為了博取名聲,故意誣陷忠臣。一時間,京城中流言蜚語四起,不少人對蘇景明指指點點。
蘇景明的好友擔憂地對他說:“景明啊,你這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