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朕穩坐這大明的龍椅之上,俯瞰著這萬里江山,心中既有對天下初定的欣慰,可也滿是對朝堂局勢的憂慮啊。這大明朝建立以來,丞相之位舉足輕重,可那胡惟庸,身為丞相,卻日漸驕縱,結黨營私之舉時有耳聞,朕隱隱覺得,這朝堂之下,怕是暗流湧動,一場風暴即將來臨吶。

《明史·胡惟庸傳》記載:“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至十八年,李存義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藍玉徵沙漠,獲封績,善長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發,捕績下吏,訊得其狀,逆謀益大著。會善長家奴盧仲謙首善長與惟庸往來狀,而陸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惟庸共謀不軌。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朕每每看著這記載胡惟庸案後續發展的文字,便覺當初廢除丞相之舉,雖事發突然,卻也是勢在必行,這一人之位,竟能牽扯出如此多的禍事,若不連根拔除,這大明的江山社稷怕是要被那等奸佞之徒給攪得烏煙瘴氣了。

且說在這應天府裡,有個名叫劉福的老吏,在衙門裡當差也有好些年頭了,為人老實本分,平日裡就負責些文書的抄寫、整理,以及案件卷宗的歸檔之事,雖身處這官場邊緣,卻也聽聞了不少朝堂上的風言風語,對那胡惟庸丞相,心中也是有著幾分複雜的看法。

劉福家中,妻子常勸他:“老爺,你在那衙門裡,可莫要捲入那些是非之中呀,咱只求個安穩日子就好。”

劉福總是笑著點頭應道:“娘子放心,我心裡有數,咱這等小人物,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便罷了,哪敢去摻和那些個大人物的事兒呢。”

可這胡惟庸案,終究還是如那燎原之火,燒到了這應天府的每一個角落,哪怕是劉福這般想置身事外的人,也難以逃脫其影響。

那日,劉福如往常一般,早早來到衙門,準備開始一天的活計。剛進大門,便感覺今日這衙門裡的氣氛格外凝重,往日裡那同僚之間偶爾的談笑風生全然不見,人人皆是面色嚴肅,彷彿大禍臨頭一般。

劉福心中納悶,拉住一個相熟的小吏問道:“今日這是怎麼了?怎的大夥都這般神色?”

那小吏湊到他耳邊,壓低聲音說道:“劉老哥,你還不知道呢,出大事兒了呀,那胡丞相被陛下拿下了,說是謀反呢,如今朝廷正在嚴查與他相關之人,怕是要牽連不少吶,咱這衙門裡,人人都自危呀。”

劉福一聽,心中大驚,瞪大了眼睛說道:“竟有此事?這胡丞相平日裡看著也是風光無限,怎就謀反了呢,這事兒可不得了啊。”

小吏無奈地搖搖頭,說道:“誰知道呢,反正如今這案子鬧得沸沸揚揚,咱可得小心著點兒,別一不小心就被牽扯進去了。”

劉福聽了,不禁暗自慶幸自己平日裡本本分分,與那胡丞相也沒什麼交集,可心中也隱隱擔憂起來,這案子牽連甚廣,誰知道會不會牽扯到身邊的人呢。

而在朝堂之上,朕聽聞胡惟庸又有諸多不法之事,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胡惟庸捉拿歸案。那胡惟庸起初還狡辯,高呼冤枉,可在諸多證據面前,也漸漸沒了底氣。

朕對著下方的大臣們喝道:“朕本以為這胡惟庸能輔佐朕治理天下,卻不想他竟揹著朕,結黨營私,圖謀不軌,此等不忠不義之人,絕不能留!朕要徹查此事,看看還有哪些人與他狼狽為奸,妄圖顛覆我大明江山!”

大臣們個個噤若寒蟬,低著頭,不敢言語,生怕這怒火殃及到自己身上。

刑部尚書硬著頭皮出列,躬身說道:“陛下息怒,臣等定當竭盡全力,徹查此案,將涉案之人一一揪出,還朝廷一個清正廉潔之地。”

朕冷哼一聲,說道:“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