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83年,朕穩坐這大明的龍椅之上,俯瞰著這萬里江山,心中既有對這天下初定的欣慰,又有著諸多尚未平息的憂慮。這中原之地,在朕的治理下,已漸呈太平之象,可那西南諸夷之地,卻仍是讓朕放心不下。那片廣袤之地,民族眾多,風俗各異,雖有歸附之心,卻也時有紛爭,與朝廷的關係若即若離,若想讓那西南之地真正安穩,與中原融為一體,非得遣使撫諭不可呀,朕深知此事關乎大明的版圖完整與長治久安,絕不能等閒視之。

《明史·土司傳一》記載:“洪武初,西南夷來歸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銜號曰宣慰司,曰宣撫司,曰招討司,曰安撫司,曰長官司。以勞績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縣之名亦往往有之。”朕每每看著這記載西南諸夷官制的文字,便覺這西南之地治理之複雜,撫諭之事需慎之又慎,這關乎著眾多部族的人心向背,關乎著大明政令能否在那偏遠之地暢行無阻,絕容不得半點差池,而這也為圍繞“1383年 遣使撫諭西南諸夷”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試探、交流與西南風情的歷史歲月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且說在這應天府裡,有個名叫陳軒的年輕驛使,自幼便對那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聽聞朝廷要遣使撫諭西南諸夷,心中萌生出一股強烈的嚮往,想著若能成為那使者隊伍中的一員,既可遊歷那未曾涉足的西南大地,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又能為朝廷效力,那可是再好不過的事兒了。

陳軒家中本是做些小本生意的,雖不算富足,卻也能勉強維持生計。父母聽聞他這想法後,起初是極力反對的,母親拉著他的手,眼中含淚說道:“兒啊,那西南之地,山高路遠,又多是蠻夷之族,風俗與咱中原大不一樣,你這一去,萬一有個好歹,可叫娘如何是好呀。”

陳軒卻笑著勸慰道:“娘,您莫要擔心,朝廷遣使,那定是做好了周全的安排,我不過是跟著去長長見識,傳遞朝廷的旨意,哪會有什麼事兒呢。況且這等為國效力的機會,兒怎能輕易放過呀。”

父親在一旁聽了,皺著眉頭說道:“你這孩子,就是太執拗了,那西南諸夷,可不像咱中原人這般好打交道,你可得小心著點兒。”

陳軒點點頭,說道:“爹,您放心吧,我自會小心行事的,您和娘就等著我平安歸來,給你們講講那西南的趣事吧。”

在朝堂之上,朕召集了禮部、兵部等一眾大臣,商議這遣使撫諭西南諸夷之事。

禮部尚書出列,躬身說道:“陛下,此次遣使,當選派能言善辯、熟知朝廷禮儀之人,方能彰顯我大明的威嚴與氣度,也好讓那西南諸夷感受到朝廷的誠意與恩澤呀。”

朕微微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極是,這使者的人選至關重要,不僅要才學出眾,還得有那隨機應變的本事,可不能失了我大明的體面。”

兵部尚書也上前說道:“陛下,那西南之地,路途險阻,難保不會遇到些山賊流寇或是不服朝廷管束的部族,需得派些精兵護衛使者,以確保一路平安吶。”

朕思索片刻,說道:“嗯,兵部考慮得周全,這安全之事不容忽視,可著令沿途衛所,抽調精銳士卒,護衛使者隊伍,切不可讓使者有絲毫損傷。”

大臣們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要準備些豐厚的禮物,帶去賞賜給西南諸夷的首領,以表朝廷的友好;有的說要事先了解各夷部的風俗禁忌,免得觸犯了人家,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朝堂上一時熱鬧非凡,都在為這遣使撫諭之事出謀劃策。

經過一番商議,使者的人選終是定了下來,那都是些在朝廷中頗有才名、能說會道的官員,而陳軒呢,也憑藉著自己的機靈勁兒,以及對這事的滿腔熱忱,被選入了使者隊伍,負責傳遞文書、跑腿打雜之類的活兒,雖說職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