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第1/2頁)
章節報錯
“什麼西周制度?”
周圍百姓滿心困惑,臉上寫滿了疑惑之色。
老者那渾濁的雙眼緩緩抬起,望向天空,沉浸在半帶回憶的狀態之中,緩緩說道:
“在我年幼之時,曾聽人提及,西周之際,一旦國家遭遇危難,周天子便會召集萬民于都城之前,向萬民徵求應對之策。
甚至於,當下一代周天子繼承人出現爭端之時,也需由國民來做出決定。”
“不過是表面文章罷了,皇帝至高無上,誰會真的如此行事?”有人對此表示懷疑。
老者搖搖頭,嘆息一聲道:“哎,這可能是真的,並非僅僅是官樣文章,不是寫在那兒的表面東西,而是真的按照這個規則行事。
傳聞周厲王在位之時專橫跋扈,不聽國人勸誡,於是國人便對其進行廢黜,更換一個更為善良的國王。
可惜自始皇帝以後,皇帝便不再敬天地,不敬祖宗,不怕宗族,至高無上,宛如神明一般,再也不受任何東西制約。”
老人說著,開始講述起小時候的傳聞。
傳聞始皇帝也會進行占卜祭祀,但僅僅將其當成皇帝的下屬之事。
始皇帝模仿傳說中的天宮來建造他的宮殿,就是要告訴世人,他便是神。
一次始皇帝渡湘江,偶遇大風,始皇帝大怒,將湘山之樹一伐而盡,又給湘山塗上囚衣之色。
便是要告訴世間神明,水神若敢惹怒皇帝,便會被打入階下之囚。
至於貴族,在始皇帝的權力之下,也已經卑賤到只有勉強活著的權利,難以影響皇帝一絲一毫。
至於百姓,也被剝奪了族人身份,失去了成百上千人聚集在一起,聚集天子宮門前給皇帝提意見的權力。
甚至失去了國人的稱呼,改其稱呼為黔首,意思是家中的牲畜。
隨著老者的講述,一眾百姓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西周的百姓待遇如此之好。
可惜,那令人懷念的老祖宗們的時代消逝得太早,以至於現在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堪朝廷的重負。
這也是兗州儒生,乃至於兗州附近州郡儒生,甚至許多隱居的儒生前來兗州的原因。
他們看到袁武有政治清明的態度,便紛紛趕來一看究竟。
若是袁武所做之事為真,那便去參與這不世盛典。
一來為天下清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儒生們一腔熱血的正義抱負。
二來揚名立萬,在此之中獲得名利。
隨後,百姓們紛紛提出建議,開始訴說自己生活的苦難。
“俺家裡沒幾畝田,官府也不讓開墾,眼看兒子大了沒田可怎麼辦喲。”
“家裡糧食不夠吃,本來一年收成差不多能活下去,可朝廷賦稅太重,人頭稅、田賦,還有朝廷各種賦稅。
賣了糧食的錢一大半都交了賦稅,自己反而沒留下多少。”
“鐵器太貴了,質量也太差,耕田時候容易損壞,鹽巴貴得吃不起,一整天都沒力氣。”
“徭役太頻繁了,有時候官爺故意卡著人,讓我們乾的事情太多,耽誤家裡的事情。”
……
林林總總,百姓們的苦難如同牛毛一般繁多,不過總結起來就一條。
朝廷汲取民力太大,又沒有反哺百姓,以至於百姓苦不堪言。
儒生們也紛紛議論,在不太過讓官府為難的情況下,商議事情章程。
田地之事關係重大,牽扯的事情也太多,因此討論半天也沒個章程。
賦稅之事關乎兗州安全,目前天下大亂,擅自減免賦稅,容易讓兗州失去財力,無力抵禦來自各方的威脅。
最後,眾儒生一合計,先解決百姓吃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