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李常笑與德順早早起來。

他們將前一天採集的那些黃精取出,用山泉水洗淨,再把它們放入鐵鍋中蒸制。

德順望著面前的“鐵蓋子”,有些佩服自家王爺的奇思。

畢竟換作尋常人家,誰捨得將鐵打成這麼一個疙瘩。

李常笑才不管這些。

他頗有興趣地圍在火邊,眼中有些期盼。

這還是他第一次,依照藥經中的古法炮製藥材,喚作“九蒸九曝”。

過程冗長,對李常笑來說卻不算什麼。

正好平日閒暇,若能因此開拓些見識,那也是值得的。

他手中握著細長的木枝,是為隨時改變燒柴的火候。

最開始,李常笑本以為燒火就是單純的添減柴火的數量。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字面意思可不就是這個。

然後——他就被跳起的火苗燒著了。

每每回想起,李常笑都會後怕地摸摸眉毛,鼻尖好似還能夠聞著焦味。

兩刻鐘後。

第一蒸結束,將藥物置於烈日下曝曬。

趁此閒暇,李常笑在茅屋的棚頂下,尋了一處陰涼地坐著。

他從懷裡取出一塊洗淨的黃精,化手為刀刃,削下薄薄一片,放在口中咀嚼。

很快,李常笑的眉頭就扭成了蜈蚣。

這生黃精,入口是麻味和澀味交織的口感。

反正在李常笑看來,這兩者都算不得是好味道。

他將那片黃精吐掉,轉身走進屋裡。

桌案上擺著一本淡黃的小冊子,李常笑提起筆,在上面寫下。

“黃麻,味澀,麻舌,不宜生食”

頁面還留了一大片空白,還需進一步的補充。

做完這些,李常笑將小冊子合上。

封皮赫然寫著“百草隨筆”。

百草二字取名自神農氏,隨筆則是興盡所至的意思。

說的直白些,就是想到哪寫哪。

他身負秦廷諸家太醫傳承,作為長生者,自然是想給後人留下些東西的。

可李常笑性子憊懶,修書這事又不能急於一時,他都是看到了才會想起來去琢磨。

就以眼前的黃精為例。

黃精,別名“米脯”,“仙人餘糧”,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替代糧食。

道家典籍常將黃精當作辟穀的食物,正好印證了這點。

放在平時不算什麼。

可遇上大荒時節,說不得靠這黃精就能讓無數人活命,那也是一樁功德。

相比於成日臆想尋得番薯和土豆,這才是最切實際的。

半日後。

德順將曬乾的黃精搬進屋。

李常笑伸手掂了掂,確認殘餘的水分都被曬乾了。

他小心翼翼地將黃精放入陶瓷罐裡。

取來事先準備的黃酒,還有先熬製的黃精汁,一併澆在幹黃精的表面。

還能聽到細微的“滋滋滋”聲,像是烤肉一樣。

至此,這一蒸一曝就算完成了。

眼見夕陽落日,下一輪的炮製要留待明日。

……

如此往復。

終於,九蒸九曝終於完成。

這種炮製的黃精又稱作“九蒸乾”。

過程漫長又繁雜,損耗極大,十不存一。

依照藥經的記載,這是上等的補氣珍品。

李常笑取了一小塊,放進口中咀嚼。

下一秒,他愉悅地眯起眼睛。

油潤軟糯,味道甘甜。

這是口感。

緊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