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孫入宮(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漢二十八年,十二月。
魯王收服了大宛國,正在返程的路上。
這場對匈奴的巨大勝利,令得所有魯王府治下的百姓都處於一片狂喜中。
訊息傳到大漢,天漢帝大為震驚。
這些年他派了不少人潛入西北,就是為了刺探魯王府軍情。
雖然兩代魯王多有防範,卻還是洩露了一些情報。
兵部官員依靠這點零星線索,大致勾勒出了西北騎兵的軍備和武力,形成了初步印象。
再與匈奴騎兵比較,得出了一個“尚在伯仲”的結論。
是以,魯王竟能以少勝多甚至擒殺右賢王,讓大漢君臣有種出乎意料的感覺。
天漢帝忌憚之餘,卻又加強了奪回西北的念頭。
若任由魯王府這般發展,恐怕昔日那個橫掃天下的大秦又要回歸了。
旋即,天漢帝喊來左右。
他作為大漢第二任帝王,同時又是在位最久的一任,在大漢的威望至高無上。
安業帝劉赤並未留下祖訓,這個任務自然該交由天漢帝來執行。
即位近三十載,漢廷內部先後平息的諸侯叛亂就不下二十位,有不少是開國功臣後裔。
天漢帝心有忌憚,將“非劉姓不得封王”立作祖訓。
那些已經封王了的,都被天漢帝以各種理由削去爵位,或是罰沒了世襲罔替的待遇。
今日之後,這大漢祖訓卻是又得添上一條。
“平西滅秦,後代皇帝務必謹記。”
做完這些,天漢帝將祖訓又擺了回去,交由秘衛看管,待來日新君繼位才能請出。
隨著年歲愈長,天漢帝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
為今之計,是定下皇位的繼承人,避免他死後大漢江山動盪。
親歷秦末亂局,天漢帝對所謂鬼神不再敬畏,自然不會指望有仙人來結髮受長生。
立儲的念頭剛生起,董天那老狐狸的臉立即浮現。
天漢帝面露思索,他知道日後若改易“黃老之術”,必會遭受朝野與民間的反對。
一個不慎,數十年積累國力皆付之一炬。
為此,天漢帝需要一個能夠代替新君制約反對者的朝臣。
董天與他身後的儒家臣子自然入了眼。
且不說儒家在宗學一家獨大,太學中同樣有不少士子心向儒家,恰恰是作為帝王筆伐的最佳人選。
至於儒家是否會做大甚至最終左右朝局,天漢帝一點也不擔心,他對此早有準備。
只要往後的歷代漢帝將秘衛、南衛、北衛這三支力量全都握在手中,無論朝臣如何驕橫,忤逆天子那都只有死路一條。
想明白了這點,天漢帝當下將目光投向了那些拜在儒家門下的皇孫。
最好是與董氏有些淵源的……
很快,一道身影躍然紙上。
景王世子,劉懿,那個救了匈奴使臣的小子。
據說他還頗得董天看重。
天漢帝低聲呢喃,隨後將大太監喊來,命他將景王世子帶來。
待大太監走後,天漢帝揹著手在大殿來回踱步。
……
翌日,景王世子入宮的訊息傳開。
有朝臣猜測天漢帝準備收網了,這場後百家時代的序章徹底落幕。
隨後的兩道聖旨肯定了他們的想法。
第一道是除去道家首領李敦的宗師之職,門下皇孫悉數回府。
第二道是冊封景王世子劉懿為沛王的聖旨,沛王往後留於宮中謹聽皇訓。
對大漢君臣而言,“沛”具有別樣意味。
昔日高祖起兵,最初定國號就是“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