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小李大夫(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座宅院花了李常笑八十兩銀子,接手以後,李常笑又大施拳腳,將裡裡外外翻新了一遍。
他在院子正中鑿了一口水井,順便在宅院底下挖了一座地窖。
這年頭,可沒有不許私自擴建的規矩。
有一身內力在手,原本只有方圓五丈大小的院子,硬是被他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除此之外,臨街的一間鋪子也悄然改姓了。
從今往後,姓李。
李常笑開設醫館,閒暇之餘坐堂。
義陵縣城那頭,他花了些許銀子打點,算是獲得了行醫的許準。
至此,又一段日子開啟。
……
孺子帝元年。
王太后的身份再度抬高,是為太皇太后。
漢帝年少無法理政,王太后總攬大權,提拔自己的親信,形成了一股後宮勢力。
另一面,新野侯出面,向太后推舉王涼,請求賜官。
王涼自幼喪父,在新野城長大,拜於大儒顏雲子的門下。
顏雲子對這位天賦卓絕,人品出眾的弟子誇讚不已,早早地就替顏雲子在儒家積累了相當名望。
是以,當新野侯舉薦王涼的時候。
各郡國的儒生,甚至太學的博士和夫子都有出面。
這讓王太后的警惕放下少許。
哪怕其餘大臣勸阻,依舊給王涼封了官。
黃門郎,輔佐陛下處理朝政。
自那之後,他每日兢兢業業入宮,克己守禮,早出晚歸。
平日閒暇時,會舉辦文會。
延請各方名流大士,交流聖人學問,言辭間對董天的儒學頗為奉承。
除此之外,他還將俸祿和積蓄取出,資助落魄儒生,美其名曰:宏承儒法。
一頓頓操作下來,替王涼養足了好名聲。
哪怕忠於大漢的臣子,還有老孺,都下意識地將王涼與王氏分割。
……
孺子元年,七月。
民間流言四起,其中大半是關乎太后和王氏的。
什麼太后把持朝綱,壓迫漢室忠臣。
那些只發生在話本中的情節,一下子跑到現實,對百姓們來說,可比話本要精彩得多。
另一方面。
隨著新野侯日漸衰老,他久不在人前露面,對家族子弟的疏於看管。
而王涼忙著養望,沒有這份閒心。
這種導致,大批的王家子弟,還有名下的臣子,都撕毀了偽裝的仁善,露出了本來的面目。
壓抑許久的惡性齊齊爆發,如開閘洪洩不可阻絕,很快將長安淹沒。
紈絝子弟欺行霸市,一朝出門,惡奴相隨。
還有大半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
李常笑遠在義陵城,對王氏一族的臭名都有聽聞。
他只是感慨了幾下,並沒有將他們與王璋,又或是王道左扯上關係。
因為不配!
李常笑心裡明白。
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他未來還會與許多故人的後代遇見,甚至產生交集。
到那時,世事變遷,昔日的因果算不得數。
沒有必要因為後人的功過是非,反過來影響前人的過往,那樣就是顛倒了本末。
正如今日的王氏。
一朝沉溺不前,魚肉百姓。
正所謂: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他們為惡,哪怕日後身死族滅都是罪有應得,怪不得旁人。
李常笑作為吃瓜群眾的一員,少不得要上前扔一個雞蛋,吐一口唾沫。
想清楚了這些,李常笑的心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