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十三年,十月。

數術家首領,司天官石任進言。

他夜觀天象,今歲將有極寒,恐壞了收成。

魯王聞之,大為重視。

一方面是石任的身份,他是數術賢者石甫的後人,身懷家傳《天文》八卷,對星象之學頗有研究。

另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收成。

這年來,大量的百姓遷入西北三郡,倘若鬧了饑荒,無疑會影響魯王后續的計劃。

於是,魯王又將陳辛師徒一併召來,共同商議對策。

約莫三日,陳辛師徒從許行的《神農》中尋了個辦法。

“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

考慮到燃火的耗損,他們改易其法,提出了“飾以氈皮”和“地窖燃火”。

這時候,魯王麾下的月氏族人適時建議,“以馬糞燃”,這些舉措得到了農家師徒的認可。

見麾下達成一致,魯王當即下令,全郡範圍配合,郡內府庫列支,務必月內完成“棚”的構造。

同時,魯王也沒有忘記將極寒的訊息遞給元始帝。

投桃報李的道理他還是懂的,元始帝待他不薄。

訊息傳到咸陽,元始帝將欽天監的監正喊來,詢問天象。

監正同樣運用自家的觀星之法,並未觀察出什麼異樣。

出於謹慎,監正並未把話說死。

同樣地,元始帝沒把路走絕,當即下令各地儲存冬糧。

時間一晃而逝,到了十二月。

刺骨而凜冽的霜鋒席捲了大秦各郡。

除去南部四郡,其餘郡縣皆有暴雪降下。

城中,百姓們由於事先的吩咐,倒是囤了些糧食。

各郡諸侯礙於咸陽朝廷,將府庫中的儲糧留到集市上一部分。

一時間,大秦上下無不稱頌元始帝的先見之明。

元始十四年,一月。

極寒愈演愈烈,絲毫沒有回暖的跡象。

有些人家的糧食已經消耗殆盡了,只得冒著寒風上山,看看能否尋些野菜果腹充飢。

西北三郡,許多百姓家裡的糧也見底了。

魯王當即下令,大開糧倉,分放糧食。

不過,這糧卻不是送的,而是借的,待秋後收成需要歸還。

百姓卻不管這些,能夠活下來,魯王在他們眼中就是頂頂的大善人。

那糧食,也被逐漸傳成了“信糧”,信義之意。

元始十四年,二月。

又一月過去,被迫出門尋活路的百姓越來越多。

然而,山上的野菜和野果早已被挖空。

元始帝月前下旨放糧,甚至從關中和敖倉的糧庫調了近百萬石糧食,運往各郡。

糧食送達,第一時間落入諸侯王的手裡。

如此大寒之下,糧食就是安身立命的寶貝,諸侯剋扣了些,才轉到饑民手中。

良心好的只扣下三成,良心差的只留下三成。

到了縣邑,再盤剝一番。

最後真正落在百姓手裡的,已經十不存一。

其結果可想而知。

元始十四年,三月。

極寒依舊沒有化去的跡象。

沛縣。

縣尉劉赤糾結了自己的諸位好友,商量對策。

他們泗水郡,得益於穆王仁慈,狀況在大秦諸郡中算是不錯的。

即便如此,持續了三個多月的寒冬,依舊讓他們感受到了疲憊。

若不加以制止,只怕昔日陳涉叛亂的局面再度爆發。

到那時,他們這些大秦官吏必將成為祭旗之人。

商議再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