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六年,九月。

海西以北,一片汪洋大海之上。

許多星星散散的黑點分佈,每一個黑點都代表一艘小漁船。

漁船大小不一,大的可以超過十米,由七八個漁民共同操縱;小的只有兩三米,一人也能操縱。

李常笑的就是一艘三米長的小船,通體木質,最中間有個避雨和棲居的艙室,前頭佈置了一層避浪篷,足以應對近海的大小險情。

九月正是魚蝦最肥美的時候。

海上風浪陣陣,海水來回翻騰,晃得舟船也顛簸不止。

好在李常笑有過在洞庭湖劃舟的經驗,現在換個地頭,也能很快上手。

他循著風向和波紋,最終選了一處人少的位置停開,轉身將邊上的漁網拖來,瞅準位置撒下去。

這一手撒網的功夫,是李常笑觀摩一眾老漁夫數月之後,才勉強算是掌握了撒網的技藝。

正可謂,一招鮮吃遍天。

接下來要等的不過是技藝大成。

撒網之後,李常笑轉頭就躺下了。

以他如今的實力,足以一眼洞悉海水底下的生物,可以輕易把握最適合收網的時機。

這也算是得天獨厚的優勢了。

李常笑口中含著半顆梅乾,還有一小壺的白酒擺在邊上,可謂是將等待時的空乏都給算上了。

這時,李常笑不遠處有另一艘漁船駛來,這船莫約六米多長,上有四人。

雙方相距莫約五十米,靠著吆喝也算勉強可以交談。

李常笑認得那船隻。

船主名叫葉萊,是海西這片漁區少有的精幹漁夫,一手撒網技藝可謂是爐火純青。

李常笑數月前交流學習,可沒少在葉萊的身上薅羊毛。

葉萊見到李常笑很是驚訝,因為他是憑著經驗判斷,這一片的魚兒肥碩豐美,而且地處偏遠,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他早早就將這視作自家後花園了。

今日竟然有人先來,葉萊是又驚又喜,索幸李常笑只是個新入行的,手法肯定不甚嫻熟,撈不到什麼好物。

他能來到這,或許只是歪打正著。

大抵空網過一兩次,就會自覺退去。

於是,他的臉上又恢復笑容,與李常笑淺淺問候之後,就開始領著自己的兄弟與子侄撒網。

這是東南漁家的慣例,素來是以一家為單位近海,順帶可以傳授些經驗。

他們與李常笑不同。

一輩子就靠著這張網過活,成敗得失需要仰仗老天的情面。

倘若一個不慎,家毀人亡也只是一場大浪的事兒。

至於撒網、織網之類的技藝,都屬於壓箱底的本事,雖說千萬般殊途同歸,但各家總歸是有些秘傳的技法。

譬如驗證海流的異常與否,判斷航向的偏離與否。

這一點一滴,可全都是門道。

也只有李常笑這種仗著行事隱秘,才能將這些漁家的精華手段偷學到手。

……

等到葉萊一家撒網結束,他們轉頭就離開,絲毫沒有留戀的意思。

一來是還有其他幾處的拋網,二來是等待拋網也要時間。

他們沒有李常笑這種洞悉海底場景的本領,只能按照過往的經驗判斷,譬如依據水流和潮汐來估摸收網的時間。

一個時辰之後

李常笑手中的一罈酒,還有帶來的幾顆梅乾都吃完了,水下的漁網也差不多撈得滿當。

他並不以此為生計,倒沒有必要追求次次滿載而歸。

只要能有個十分之二三,不至於虧損即可。

……

嘩啦!

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