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東皋王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藩國來朝,永珍更新。
爆竹響,屠蘇醉,新桃符。
大明宮中傳來一陣宏亮的鐘鼓,原本波瀾不驚的長安,一瞬間又點起了萬家燈火。
白雲寺
李常笑披著袈裟踏雪出屋,天上月光正盛。
他手中捧著一個小陶罐,來到蓮池旁,撒手從中摸出一把魚糧。
嘩嘩譁!
池中的鯉魚很快有了反應,撲騰著水花,掀起一重重波瀾。
李常笑眯著眼,喃喃自語:“這大冬天的,連魚兒都知道要儲備糧食過冬。”
話音剛落,有一道人影疾速飛馳而來,雲影獵獵,步法很是了得。
來者穿著深黑勁裝,身形頎長,五官如雕刻般分明。
李常笑連看都沒看,直接開口:“功小子,回來了?”
這人正是王功。
王功滿臉笑容湊上前:“弟子參見師尊。”
“不錯,去了一趟東皋山就能引起這麼大的動靜,興許你老王家的祖墳,當真是建在文曲廟前的。”
李常笑點了點頭,眼中頗有幾分玩味。
不久前,王功回了一趟通化老家,途經東皋山,留下了四句小詩。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這本就只是王功見景有感而發,並非有意為之,所以會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遺憾,彷彿這詩還缺了更重要的下半篇。
恰巧這詩文被前來拜訪王演的儒生聽去,詩句的名聲隨之就傳開了。
倒不是辭藻浮華,或是意境優美。
勝在格律。
短短的二十個字,整合了駢體文的平仄,還有五言古詩的格式
雖只是一首未盡之詩,卻給了文壇諸公指明瞭一個吟詩作賦的新方向。
唐詩!
顧名思義,唐人的詩,是隻屬於大唐自己的詩律!
這半首詩的影響很快由儒門,擴散到朝堂,甚至最終傳到貞觀帝的耳中。
貞觀帝大手一揮,下旨冊封王功為“東皋子”,與開國縣子等同,不過沒有食邑的封賞。
可即便如此,只憑半首詩就躋身勳貴之列,也算是震古爍今了。
李常笑盯著自家徒弟,露出了一個揶揄的神情:“東皋子,貧僧有禮了。”
王功聞言頓時苦笑:“師尊,莫要再打趣弟子了。早知會有今日,當初就不做這感慨了。”
李常笑見好就收,不過很快又疑惑起來:“貧僧沒看錯的話,這詩還有後半吧?”
面對師尊的詢問,王功沒有隱瞞,而是點頭承認:“應當還有兩聯。”
不過他很快攤開手:“弟子尚未想明白,但又不想隨便將就,只能先留著,容後再補。”
李常笑點點頭,贊同道:“確實不能夠將就,否則真的耽誤了一首好詩。”
“好詩!”王功聞之大喜:“師尊也覺得好?”
“那是當然,”李常笑沒有否認,又指向禪房的方向:“你雖未必在意這虛名,可王福那小子卻羨慕得緊。他成日吆喝著賦詩,但求一日可以約過你。”
聞言,王功朗聲大笑:“不愧是大哥的孩子,當真有志氣。”
“師尊莫不考慮指點一下徒孫?”
李常笑直接拒絕:“貧僧是出家人,不適合文正的辭藻。老衲平日觀想的是偈頌,默唸的是法詩,這些未必被世人青睞。”
“也是。”王功小聲嘀咕,不知道在想什麼。
……
貞觀元年的雪格外漫長。
開年的第一個月,京畿不少縣邑遭了雪災。
貞觀帝聞之立即下令,從各州郡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