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六年,四月

東皋子王功放出訊息,要在東皋上設立詩壇,以詩會友。

一時間,不少文人墨客響應號召而來。

其盛世不亞於王演在世時,天下儒者雲集龍門的景象。

……

東皋山下。

一輛從京兆駛來的馬車停下。

車伕揭開帷簾:“老爺,小少爺,這裡就是龍門。”

不一會兒,車裡走下一位中年模樣的男子,還有一個八歲左右的小子。

這兩人是京兆杜氏的族人。

中年男子名喚杜守仁,正準備前往洛州鞏縣赴任。

這小子是其長子杜審言,打小就喜好詩文,尤其是東皋子王功留下的一首《野望》。

奈何早在杜審言出生之前,王功就已辭官歸隱,再沒有詩文問世。

如今王功設下詩壇,以詩會友的訊息傳出,杜審言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

杜守仁拗不過他,這才將杜審言帶來。

他佯裝不滿道:“為父醜話說在前頭,如果你這小子被趕出來,就必須去文中私塾。”

“嗯!”杜審言重重點頭:“爹,孩兒一定會拜在東皋子名下的。”

“行了,為父在山下等你。”杜守仁催促了一句,倒沒有繼續說什麼。

……

自打東皋子出山的訊息傳出之後,永徽帝大為重視。

他下旨絳州刺史,務必全力配合東皋子。

有了朝廷力量的幫助,昔日曾經荒蕪的東皋山,一下子又繁華熱鬧了起來。

杜審言拜別父親,沿著山道往上。

徒步登山,這是見到東皋子所要經歷的第一道門檻。

杜審言一路行走,途中遇到不少上山和下山的讀書人。

他們的年齡基本都比杜審言大一輪。

杜審言一介孺子,在這之中格外顯眼。

“小兄弟,你這麼小的年紀就知道要學詩文,比我當年可上進多了。”

一個穿著白衫,頭戴方巾的青年緩緩走到杜審言身旁。

青年談吐不凡,舉止有度,讓人看著就生出好感。

杜審言被誇得不好意思,行了一禮:“小弟杜審言,謝過兄臺稱讚。”

“我名盧升之,”盧升之鄭重回禮。

二人並肩而行,也算是此行能有個照應。

杜審言疑惑道:“以盧大哥的年紀,應該可以應試科舉了,怎麼會來東皋山。”

“科舉麼,”盧升之微微一笑:“不久前才剛落榜,想來我是沒有那個文氣。正逢東皋子立詩壇,恰巧我又喜好詩文,所以就來了。”

眼見自己說到對方的痛點,杜審言露出了一個尷尬的笑容。

他撓著頭,不好意思道:“不瞞盧大哥,我今日能來,也是與父親約法三章的。如果東皋子不願收我,必須得到文中私塾求學。”

“哦?”盧升之有些驚訝:“家父當年也是從文中私塾出來的。這麼一想,你我勉強還能算是同門。”

“難怪覺得盧大哥親切。”

……

類似的一幕在另一處也有發生。

蘇守真(宋朝三蘇的祖先)和李巨山兩個小豆丁相互攙扶著,一同向東皋山邁步。

蘇守真喘著粗氣,感慨道:“山哥,想要見到東皋前輩還真是不容易!”

聞言,李巨山也停下步子,贊同道:“畢竟東皋前輩可以說是我大唐詩文的開創者,在詩壇的名聲最顯。”

“咱們有機會見到他,也算是今生的幸事。”

“是啊,”蘇守真點點頭,“也幸虧東皋前輩壽命悠長,咱們才有機會見到他。我此行不為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