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三十四年,四月

李常笑久違地回到白雲寺。

雖說他知道自己的佛法之途已經走完,但似乎仍有一件事,值得他重新披上袈裟。

大雄寶殿

一位生著白鬚,大腹便便的官袍老者站在李常笑面前。

“參見師祖。”

此人名叫王周,是貞觀年間廣亮圓寂之後,李常笑替他尋的衣缽傳人。

時過境遷,四十多年過去。

當年稚嫩的小胖子,如今也到了當祖父的年紀。

李常笑盯著王周懷中的小子,面無表情:“你是說,要替這小子取名摩詰?”

王周面露赧然:“徒孫有心這麼做,但又害怕衝撞了維摩詰大士,這才來請示師祖。”

聽到是這個理由,李常笑擺擺手,乾脆道。

“用吧。”

“維摩詰自己就是一個變數,他是不會與你計較這些的。”

有了李常笑的首肯,王周這才放心了下來。

他輕輕安撫著襁褓,面露幾分感慨:“師祖,徒孫昨日剛得調令,要到蒲州任職,興許後半生難以再來拜見師祖了。”

“以你的境界,維摩詰是無需貧僧指點了。”李常笑點點頭,又補充了一句:“貧僧親身試過,鑑賞詩文似乎對佛法有益處,你閒暇不妨試試。”

王周連忙答應:“徒孫謹記。”

“行了,你也去吧。”

……

送走了王周。

這時,寺院外面忽然傳來了一陣鳴鑼聲。

李常笑心中驚訝。

畢竟白雲寺的位置近於皇宮,平日可是不見這等場景的。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李常笑開了側門。

第一眼看到的,是一群穿著官袍的官吏迎面走來。

為首者捧著一卷明黃之物。

正是聖旨。

李常笑面露了然:“原來是到了御街誇官。”

算著日子,距離春闈結束已過去一月,正好到了放榜的日子。

他的視線順著隊伍延伸而去,最終停在一個穿紅袍,騎著駿馬的中年人身上。

這位應該就是今年的狀元。

狀元的左右,其餘進士盡皆隨行,乍看之下彷彿成了陪襯。

道路兩旁,圍觀的百姓齊齊跪了一禮,面朝聖旨,口中高呼“聖上萬歲”。

這時,有禮部的官員朗聲宣讀。

“新科狀元,越州永興人氏,賀季真。”

人群中頓時傳來一陣叫好:“恭喜賀相公!!”

其中不少單純看熱鬧的,賺吆喝的。

同時也有屢次失意的讀書人。

雖說朝廷近些年放寬了進士科的人數,但相較大唐的總人口而言仍僧多粥少。

每一次進士的春風得意,也必然伴隨著無數的心灰意冷。

李常笑看著這賀狀元,明顯年紀也不輕了,估計是從永徽元年一路折騰到這把歲數。

所幸,有心人天不負。

有這樣一個鮮明的例子在前,興許可以給無數仍在科舉這條道上摸爬滾打的讀書人帶去幾分希望。

很快,狀元穿過了白雲寺前。

賀季真望著道路兩旁俯首跪拜的百姓,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暢快。

寒窗苦讀數十載,圖的可不就是今天。

一時間,各中辛酸苦辣湧上心頭,讓賀季真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聯想到二十多年前,拂曉時離家赴京應舉的場景,賀季真頓時百感交集。

“江皋聞曙鍾,輕枻理還舼。”

“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