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十二年,十一月

太和帝的靈柩被迎入皇陵。

先帝臨終前留下遺詔,以關中王為攝政,代新帝總攬朝政。

新帝改年號為臨安。

……

臨安元年,二月。

豫州,譙縣。

曹瞞與族弟曹賁,世交夏侯信,夏侯莊,各領兩千餘兵馬,追擊譙城以東的太平軍殘部。

作戰至今,他數次擊潰太平軍,加上曹氏和夏侯氏的人脈運作,如今官至沛國相。

眼下黃灝的大軍,連同豫州牧徵召的府兵一起,將左明也險些逼入絕境。

在可料的未來,豫州太平軍也將步揚州的後塵。

族弟曹賁大喜,覺得曹氏一族的富貴,就在今日了。

他當即請命,“族兄,請允我帶兵再出,協同中郎將共滅左賊。”

曹瞞權衡片刻,拒絕了他的請命。

“叛亂將盡,屆時天下大亂。我曹氏若想自保,需得保全實力。況且左賊陰險,倘若兵行險招,亦有覆滅之險。”

曹賁雖有不解,可他們曹氏和夏侯氏這一輩的打小就以曹瞞為首。

曹瞞都作了決定,他只得打消出兵的念頭。

很快,事實證明了曹瞞的遠見。

三月中旬。

北中郎將黃灝的大軍,在汝陽遭遇太平軍的埋伏。

六萬餘南衛精銳,一戰折損近半,其餘民夫、糧草、兵甲之類的輜重損失慘重。

一名軍中的罡氣境強者以死相護,才算避免了黃灝被殺。

若不是汝南袁氏的袁處及時來援,恐怕整個南衛大軍都有覆滅的危險。

長安朝廷很快降罪,將黃灝押解回京。

隨著戰事好轉,朝廷對於這些指揮大軍的武將,也再不如早先那般束手束腳。

一旦引起大軍失利,即刻押解進京問罪。

黃灝走後,餘下的南衛大軍交到袁處的麾下,由他統一排程平叛。

袁處和黃灝不同,他出身汝南袁氏,家族利益向來是凌駕朝廷之上的。

與其早早攻滅左明,倒不如將其打殘,留下少許叛軍用以糊弄朝廷。

一來可以繼續上報戰功,提攜同族子弟,擴大袁氏在朝中的影響力。

二來避免朝廷卸磨殺驢,只要太平軍一日不滅,朝廷就不敢徹底與士族決裂。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汝南郡。

作為袁氏的基本盤,斷然不能任由太平軍肆虐。

是以,袁處接管大軍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汝南的太平軍趕走。

左明察覺到袁處的想法,暗中鬆了口氣的同時,也下令將兵馬分散,防止被朝廷集中撲滅。

他領著精銳北上樑國,佔據梁國的城邑,修築防線。

另外兩支兵馬,一支向西逃到揚州、荊州的大山,還有一支向東,嘗試與徐、青兩州的太平軍兵合一處,謀求再起的時機。

……

曹瞞聽到黃灝被奪職的事,結合袁處的作為,大致猜出了汝南袁氏的意圖。

他心裡暗罵奸賊,可手裡的動作絕不馬虎。

畢竟從根本上,他們曹氏和夏侯氏也算不得什麼忠臣。

硬要掰扯,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曹氏兄弟回到譙縣。

一面繼續徵募兵馬,一面開始對沛國名下十餘座城邑的治理。

曹瞞對自家的定位很清楚,以曹氏和夏侯氏的實力,幫他當上沛國相就已是極點,至於繼續往上,就不是兩家長輩可以企及的高度了。

平定叛軍這麼大一塊蛋糕,屬於小世家的部分,已經瓜分完畢了。

接下來要做的,是藉由沛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