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十年,元月。

楊不群再臨大陸澤,足足待了三日離去。

天公廟。

張譙手中握著三紙卷軸,上面記載的是三路大軍的輜重補給路線。

其中西路經涼州,北路經幷州,東路經冀州通幽州。

冀州是太平妙宗掌控力最強的地界,

按照士族的打算,由太平妙宗發動信眾,將北路和東路的糧隊截斷,迫使前線大軍因補給不足而退回。

劫獲的輜重,四成獻於士族,三成留於太平妙宗,最後三成用來作與太和帝博弈之用。

錢糧的匱乏會動搖軍心,甚至引發兵變,屆時太和帝為穩人心勢必退讓,以換取士族相助渡過難關。

不過——

那只是士族的打算,卻不是張譙的打算。

楊不群送來的這份運糧圖,對張譙而言其價值不亞於瞌睡來了送枕頭。

一大批輜重從天而降,分明是天君庇佑,提前恭祝他們正式起勢。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太平妙宗的信眾又有十足增長,光冀州就有八十萬信眾。

刨除老弱婦孺,可用青壯尚有二十餘萬之多。

加上其餘各州的人手,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衝擊朝廷的能力。

對太平妙宗而言,信眾的擴張漸入瓶頸。短時間內想要繼續擴張顯然不太可能。

趁著朝廷羸弱,文武內鬥,這是他們起事的最好時機。

眼下當務之急,是截獲前線大軍的輜重。

張譙當夜點齊兵馬,又令坐鎮兗州的左明領著全部地公甲士返回,還有一眾太平妙宗的高手。

……

元月中旬。

押送輜重計程車卒和民夫出發。

涼州境內。

涼州官道素來多有馬匪出沒,李煥出於謹慎,派馬氏家主率領精銳沿途接應。

打出國公府的旗號,嚇退圖謀不軌的賊子。

見狀,暗中窺視的太平信眾,也在權衡敵我雙方兵力後果斷放棄。

張譙的目標本就不在涼州。

……

幷州

雁門郡,樓煩。

押送糧草的隊伍經過,其中披甲士卒有三千,隨同的民夫足有兩萬餘。

糧隊從南到北,綿延十餘里,一眼望不到頭。

運糧官喚作常閔,是中郎將常述的長子,擅使一手長槍。

此刻,常閔立於戰車的後方,不斷觀察左右方位,凡是有可能埋伏賊匪的角落,他都沒有放過。

身後的民夫、士卒與裨將,他們卻沒有常閔這般謹慎。

一個個叫苦連天,呻吟不止。

這半月的日子,可真不是人過的。

常閔只是微微皺眉,倒沒有呵斥的意思,眼下還需要這群民夫配合。

朝廷好不容易籌措的糧草,不容有失也不許有失,誰都承擔不起丟糧的後果。

正想著,近前的高山背面忽有箭雨襲來。

咻咻咻!

常閔臉色大變,當即提起長槍和銅盾,一躍而起。

口中疾呼,“有敵襲!警戒!!”

話音剛落,近處的親衛很快反映了過來。

他們在裨將的指揮下,高舉盾牌,抵住飛至近前的箭矢。

民夫可就沒有鎮定。

他們如同驚弓之鳥,四散著逃開,有的迫不及待往來時的方向逃竄。

這時,一支手執鐵戈,殺氣騰騰的重甲士卒趕來,阻斷退路。

為首者是位道袍老者,手握桃木劍,衣袍上繪著游魚紋路。

正是當代地公,左明。

左明見民夫躥來,一步自馬上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