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快步走到大殿門口,看見殿外那籠罩在磅礴大雨中的一重又一重的樓宇。

他心緒萬千,心中如有重石。

前線不聽調令,他開始焦慮陸康到時候是不是也會不聽調令。

如果東線有變,魏軍渡河南下,切斷蘇常,洪州基本上就是魏軍砧板上的肉了,京畿將直接變成前線。

他這個皇帝要麼戰死,要麼退到荊州,再晚一點戰死。

按照魏帝現在對他的痛恨,還不會輕易讓他死。

看出李彥的焦慮,哥舒星道:“陛下若是擔心,就讓臣領三萬京畿禁軍北上宋州!”

“不準!”

李彥雖然焦慮,但大腦在飛速運轉。

魏軍不動則已,動如雷霆,魏帝動用王牌,目的是扳回賈政道在徐州的那一局。

“魏軍要先拿宋州開刀,目的有兩個:一是宋州薄弱,魏軍想打出氣勢,打出軍威。二是吸引我們北上增援,利用騎兵優勢,在宋州做大縱深的長線穿插戰術!”

李彥拔出劍,指著地圖對哥舒星說道。

“我軍步兵居多,宋州多為平原,我軍現在北上無任何優勢!”

“臣能擋住魏軍!”

“朕相信你能!但現在沒有必要,中線現在的策略的收縮,收縮的目的是為了蓄勢,等時機成熟後,使出更磅礴的力量出擊!”

哥舒星被李彥的話所震撼,哥舒星是一個戰術名將,但他絕不算戰略名將。

他的臨陣指揮,三軍士氣,陣型排程,全部是頂尖。

但戰略和戰術卻完全不同。

哥舒星又問道:“何時出擊?”

“魏軍這支主力現在是在打宋州,但他們真正的目標是秦州,朕說了,打宋州,他們是為了在氣勢上壓倒我們,然後吸引我們的援軍,利用騎兵的大縱深戰術做圍城打援。我們現在不出兵,過不了多久,魏軍就只能去秦州。魏軍既然出動瞭如此多的兵力,說明魏帝不敢無視秦州的韓世忠。”

李彥的目光落到秦州。

東西橫向數千裡的漢江貫穿了大半個中州世界,而在秦州所在的地方,不僅僅有漢江,還有南北縱向伸展下來的八百里太行。

太行山如同天地間的一條怒龍,最南端直接延展到了漢江之畔。

古語有云:二龍分天下!

意思是太行山將整個中州大陸東西分開,漢江則將中州大陸南北分開。

它們又在秦州匯聚。

於是,秦州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徐州後方有蘇常,那是經濟層面的戰略核心。

而秦州,則是地理位置上決定的戰略核心。

秦州的重要性,關乎大夏之存亡。

漢江以北,太行以西,是晉國。

晉國掌握秦州西北一帶,在這裡修建了縱深四百里的眾多城池,號稱駐紮五十萬大軍,俯瞰漢江,兵指江南。

大夏掌握秦州南部,在那裡有著名的秦川城,又以秦川城為中心,修建了二十座堡壘要塞。

夏國精銳雲集於秦州。

魏國則掌握了秦州東北部,同樣在那裡有著難以逾越的雄關。

對於大夏來說,秦川城就是西線的命脈,秦川城一旦被攻破,敵人可順江而下,宋州軍鎮的後勤會被截斷,敵軍水師直達漢江江寧段。

再沿著京河直入江寧城!

與此同時,徐州後勤也會被截斷,江寧直接成為最前線。

這是對大夏最便捷的斬首戰術。

所以秦州是大夏的西大門。

當然,對於其他兩國來說,那裡也都是不可或缺的要衝。

正如李彥所言,魏帝不敢輕視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