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1634年9月,印度半島上大的戰事完全結束,大明基本抵定印度。朱由棟在留下溫體仁、毛文龍等文武以及三個師的陸軍後率領主力返回本土。
1636年5月,蘇伊士運河開通,菲利普開始有了遠征印度的打算。但是,大明派出孫傳庭督師美洲,美洲局面一片糜爛,菲利普不得已將注意力轉向美洲。
同年,奧斯曼大維齊易普拉欣發兵波斯。
1637年3月,萬噸級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戰列艦完成舾裝、海試後正式服役。並立刻被派往美洲。
1637年6月,親王號參加利馬海戰,擊沉大明兩艘鐵甲艦,大明美洲艦隊司令官鄭芝龍戰死。自此,大明無法再大規模的援助美洲義軍,而西班牙則靠著海軍優勢迅速集中兵力,將美洲義軍趕入了山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轉危為安。
1637年9月,菲利普秘密啟動徵印準備,並且派出使者多次與奧斯曼的易普拉欣交換意見。最終,已經滅掉了薩珊波斯中央政府,將波斯徹底撕裂為六七塊的易普拉欣,同意出兵東征。雙方約定,如果徵印成功,就以20世紀印巴分治的邊界線為基礎劃分印度。即,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全境,以及旁遮普全境,歸屬奧斯曼。剩餘的地方,全部歸歐盟。
1638年1月,歐盟大會在里斯本召開。參會各國一致同意,動員五十萬陸軍、除美洲分艦隊以外的全部海軍以及三十萬後勤人員遠征印度。歐洲,正式開始了全面動員。
1638年2月底、3月初,錦衣衛在歐洲、在奧斯曼的密探陸續的將訊息傳到印度。6日,溫體仁召集大明駐印高階官員、各藩屬國代表集會,確定一邊向大明本土告急、求援。一邊在印度總督區實行總動員。
7日,毛文龍與李永芳商議後,初步定下了迎擊方略:少量精銳依託防守體系守備開伯爾山口。主力集中起來,伺機而動。
同日,大明印度洋艦隊完成集結,司令官顏思齊上將麾下,共有六艘五千噸級鐵甲艦、十艘三千噸級鐵甲艦以及數十艘各類勤務艦隻。顏思齊的方略是:本方艦隊先派出一支由五艘三千噸級鐵甲艦組成的快速支隊在兩艘補給艦的支援下抵近紅海南端,靠著高航速的優勢,密切觀察當地海面情況,力爭儘早的把訊息傳遞過來。
同樣是在1638年的3月。天津濱海造船廠,設計圖紙上滿載排水量達一萬五千噸的俞通海(朱元璋稱帝前麾下水師的統帥,大明水師的開創者)號鋪下龍骨。
4月20日,溫體仁和毛文龍的奏報抵達朱由棟案頭。朱由棟下令樞密院迅速制定計劃,並讓內閣釋出區域性動員令。
4月22日,樞密院援印計劃提交:大明本土第一批次抽調20個師,30萬人赴印。第二批次為10個師,15萬人。考慮到本次作戰制海權不一定完全在本方手裡,所以熊廷弼在制定計劃時,將兩個批次的間隔時間安排得很短——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
這就對大明的動員體系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第一批次的20個師那是常備軍,說走就走。但第二批次的10個師就是預備役了,要在一個半月內完成集結、武裝、運輸,這對大明的官僚體系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還好最近這些年,大明的公務員體系已經基本建設完成,各項考核體系也逐漸完備。所以這道動員令由內閣發下來後,各地政府的官員們雖然嘴上罵罵咧咧,但手裡的動作是一點都不慢,迅速的開始了工作。
5月1日,國防部麾下的運輸船隊以及內閣動員的部分民間船隻開始向著各大港口聚攏,本土艦隊也在李國助的調配下開始集中,大明的第一批次援軍20個師也開始向著各個港口開進。
同日,松江府的長沙造船廠裡,與俞通海號同級的鄭和號戰列艦,也鋪下了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