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歸》,講的是北宋趙禎一朝的事。

宋朝的皇帝,宋仁宗不是能力最強的,也不是才華最高的,但他卻是宋朝18個皇帝中間名聲最好的皇帝。

宋仁宗之所以名聲最好的皇帝,一是因為他為人很仁慈,無論是對大臣,還是對身邊的侍者,都一樣的,溫和而仁慈,從不一己之私而刁難人、斥責人,而是寬厚仁愛,所以他死後,連北方的遼國人都哭泣,這不是杜撰的,宋史和遼史都有記載。

宋仁宗名聲好,還得益於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提攜人才、使用人才。

宋仁宗時代所發現和提拔過的人才,真是名臣輩出,名人輩出,可以說,北宋的名人,宋仁宗這一朝幾乎出了一大半,有的是他發現的,有的是他提拔的,有的是在他手裡嶄露頭角的,總之,宋仁宗時期的人才個個都出類拔萃,而且人數之多,超乎想像,簡直如滿天的繁星。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代皇帝,他是宋真宗的兒子、宋太宗的孫子,繼位時才13歲,當了42年皇帝。

宋朝仁宗趙楨在位時的統治分兩部份,前段時間是太后劉娥執政,十一年後才是仁宗自己親政,他的大治基礎,更多的是得益於其母后。

而他在歷史上的“仁”名,也可能與劉娥太過強勢有關,一直在高壓下做事,沒有其他皇帝“天下是我的”那種強烈佔有慾,當然也與他的柔仁性格有關,最大的限制應該是宋朝的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國策。

君王的自我約束,與臣下相得益彰,俱千載流芳,論及當時的賢臣,可用明朝思想家李贄的話概括“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

所以,說起宋仁宗時期的名人,真是群星燦爛,耀古爍今!

比如,名臣就有:范仲淹、呂夷簡、魯宗道、薛奎、蔡齊、陳堯佐、杜衍、龐籍、王堯臣、包拯、孔道輔、餘靖、胡宿、田況、王素、韓琦、富弼、文彥博、種世衡、狄青、王德用等。

其中,范仲淹、包拯包公、韓琦、富弼、文彥博、狄青等,這些人都是現代比較知名的人物,也拍了不少影視劇刻畫。

而王安石、司馬光、範純仁等名臣,在宋仁宗時期都已經考上進士,步入仕途,並且,宋仁宗曾多次主動要調王安石到身邊來任職,只不過王安石想在基層多鍛鍊鍛鍊,才藉故推辭了宋仁宗的安排。

名臣有呂夷簡、范仲淹、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包拯、龐籍、韓琦、富弼、張堯佐、曾公亮、呂公弼、呂大防等。

名將有狄青、楊延昭、王德用、楊文廣、種世衡、種諤、种師道、曹瑋等。

思想、文學藝術上的有邵雍、周敦頤、張先、柳永、晏殊、蔡襄、黃庭堅、孫奭、劉敞、胡瑗、孫復、石介、呂大臨、劉攽等。

科學上有沈括、蘇頌、畢昇、王惟一、錢乙、燕肅、賈憲等。

書法家宋四家,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全部都是仁宗一朝的人。

所以,宋仁宗時期的名人,幾乎佔了整個宋朝的一半有多。

就說宋仁宗嘉佑二年的進士榜,被譽為中國科舉千年第一榜,光唐宋八大家在這場科舉中就匯聚了四人。

主考官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古文運動的領導者,寫有《醉翁亭記》。

唐宋八大家中另三人則是蘇軾、蘇轍、曾鞏,都參加了這場科舉並進士及第。

大文豪蘇東坡都沒有獲得狀元,只是乙等進士出身。前三名分別是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能壓千古聞名的大文豪一頭,此三人也是足以自傲一生了。

另外當時在京城的唐宋八大家還有兩位,一位是陪兒子考試的蘇洵,一位是擔任群牧判官的王安石。